-
论二晏词的诗化特点
-
作者:唐红卫 阳海燕 来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几道 词
-
描述:文学史上一流的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均喜欢寓以诗人句法写词,具体表现在大量运用对句、大量化用诗句、大量运用典故,从而提升了词的审美价值和抒情功能,使词向诗逐渐靠拢。
-
词的音乐性教学小议:以二晏词为例
-
作者:唐红卫 阳海燕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几道 词 音乐性
-
描述:作为音乐行家、词坛高手,晏殊、晏几道父子十分注意词与音乐的结合,在词牌的承用创新和具体声韵的选择安排两个方面力求妥帖恰当,从而使其词颇具可歌性。
-
《邯郸记》出评
-
作者:邹自振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记》 《邯郸记》 出评 出评
-
描述:逐一进行分析评述,以期全面解读这部剧作。
-
错评咏花诗
-
作者:王云志 来源:妙笔:作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花诗 王安石 苏东坡 宰相
-
描述: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了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咪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作出这样的诗?”
-
巧评妙改,事半功倍
-
作者:陈姝丽 来源: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半功倍 新课程标准 学生习作 “推敲” “绿” 王安石 学习 批改
-
描述:在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后,我决定用新的方法批改评价学生习作。教学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准备好如“文章不厌百回改”的俗话,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取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选定,唐锼“作家要铸炼语言”的名言等。还准备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步骤,
-
评余秋雨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
-
作者:王亚莉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 昆曲艺术 社会性 中国历史 哲理性 遗忘 文化现象 苏州 戏剧学 牡丹亭
-
描述: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由余秋雨编著的、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这本书,通过阅读,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
论小山词的童话意境
-
作者:蔡雯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童话
-
描述:精神趋于一致。以童话的视角来看待晏几道的词,可更好理解和概括其个性精神和独特意境。
-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
作者:范汀霏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满江红 辛弃疾词 艺术特色 作者 孟浩然 英雄 色貌 作品 女子 王安石
-
描述: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的一位重要词人。王静安先生就曾经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赞他说:"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
人间词画
-
作者:李肖韵 来源: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间词画》 中学 作文 李肖韵
-
描述:没有来由地,喜爱词总比喜爱诗多一些,因而总会孩子气地故意把“唐诗宋词”硬是读成“宋词唐诗”,好像这样一来主次关系就得到了体现,心里就会高兴很多。但其实对于词,我实在不敢称自己有多么独到的见解
-
晏殊词一首
-
作者:周延 来源:书画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晏殊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