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清传奇的语言与音律之流变
作者:许金榜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传奇  音律  语言本色  元杂剧  汤显祖  中国戏曲  艺术形式  作品  牡丹亭  本色论 
描述:作为一种合乐的、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语言和音律问题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它的成败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
再论《牡丹亭》的音律问题
作者:刘水云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用韵  汤显祖  中原音韵  南曲  曲家  吴江派  王骥德  中国古典戏曲  再论 
描述:性的是凌濛初《谭曲杂剳》中的一段论述:
百代词曲之祖——《忆秦娥》
作者:陆永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主人公  丈夫  艺术手法  忆秦娥  特写镜头  主题  词作  李白  胡应麟  温庭筠 
描述:自温庭筠辈手笔,(《见《少室山房笔丛》)。疑至如今,仍然众议纷纭,莫衷一是。以我
黄鹤楼诗词曲选详注
作者: 李远源 汪昭才  来源:武汉出版社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诗歌  中国   
描述:黄鹤楼诗词曲选详注
词曲语辞续拾
作者:王锳  来源: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曲语辞汇释》  中华书局  《汉语大词典》  陆九渊  元散曲  无名氏  “去”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社会科学版  明杂剧 
描述:意言年年一定得来,不如不归去。《盛明杂剧》二集叶宪祖《团花凤》剧一折;“难得舅母好意,把这桩好事作成了我,一个如
词曲词语杂释
作者:林昭德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曲  梅尧臣  辛弃疾  词语  现代汉语  无名氏  韩元吉  用法  刘辰翁  汤显祖 
描述:值雁嗥从北回;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归看车马汗流沫……”“归看车马汗流沫”,是说“你”现
从关汉卿到李笠翁
作者:蔡平 俞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笠翁  关汉卿  王实甫  宾白  汤显祖  曲话  词曲  典型意义  剧情  观众 
描述: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到李笠翁,这几位戏剧大师的共性大约有这样几方面: 一、他们的剧作都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当时当地的绝响,是一出悲剧式的血泪控诉。在第三折那听了令人心碎的惊天动地的控诉,谁不振聋发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叫天!”
充满意义的形式——论胡应麟《诗薮》对绝句的评论
作者:余锐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绝句  音律  线性结构 
描述:刻探讨了格律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
“春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中之“春归”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伤春  开花 
描述:丹当春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