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柳、晏论析:[柳永、晏几道]
作者:李淑珍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评论  中国 
描述:柳、晏论析:[柳永、晏几道]
到痴处人孤独:小晏境探微:[晏几道]
作者:李春丽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描述:到痴处人孤独:小晏境探微:[晏几道]
的承继与新变:试论才子佳人小说之“”对《牡丹亭》之“
作者:郑升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描述:受现象得以产生的意义和作用。
论《牡丹亭》对的塑形
作者:张淼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塑形  塑形 
描述:美化“欲”,将其扩张入已被认可的“”,由于回转又在讽刺、谐仿。这种含混是因为晚明价值论的混乱造成的。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与“理”
作者:张志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寓“”于“理”的《牡丹亭》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于"理
寓“”于“理”的《牡丹亭》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于"理
论《牡丹亭》中的与理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理的关系,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浅谈汤显祖戏剧思想中的“
作者:沈宁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思想  戏剧思想     
描述: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作家之一,"主说"的代表人物。本文试从""的内涵、""产生的原因、""的局限性和""的积极意义四个方面阐述汤显祖的""。
晏殊的梦
作者:刘相微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描述: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是宋词发展的开路人之一。在晏殊现存集《珠玉》中,晏殊抒发了作为士大夫特有的情感以及对于岁月流逝的无限思考。而这种“”与“思”在晏殊的梦中表现的尤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