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84)
报纸
(59)
学位论文
(8)
图书
(7)
会议论文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6)
地方文献
(72)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09
(27)
2008
(16)
2006
(28)
2000
(15)
1997
(27)
1994
(23)
1990
(20)
1982
(11)
1974
(7)
1937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6)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江西方志
(5)
学术界
(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齐鲁学刊
(1)
海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人文杂志
(1)
语文天地
(1)
文化艺术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王安石
地方志
汤显祖
四方歌者皆宗吴门
梁份
王骥德
白居易
王莽
秦边纪略
取水
司马光
外任
史部
司寇
史学界
咏怀五百字
周礼
商贾
地方行政区划
太平天国运动
价值
太学生
厚重感
创作
地主阶级
张华
土著居民
当涂县
永嘉县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评略】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汤显祖与公安派关系论
略
作者:
王承丹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公安派
阳明心学
描述:
:汤显祖是晚明的重要作家之一 ,公安派是晚明文学革新思潮中最有影响的诗文流派。汤显祖与公安派关系密切 ,主要表现为 :首先 ,汤显祖先于公安派作家崛起于文坛 ,前者是后者某种程度上的先驱 ;其次 ,他们又是反对文学复古的盟友 ;第三 ,汤显祖与公安派成员共同的理想基础是阳明心学 ,他们都崇仰李贽
中国千年大事记
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正气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事记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四库全书》
抗日战争
明成祖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国两制”
王安石变法
描述:
中国千年大事记
略
二晏词论
略
作者:
房日晰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晏殊
晏几道
词
厚重感
理性思考
描述:
二晏词论
略
黄爵滋著述叙
略
作者:
胡迎建
来源:
古籍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生平介绍
中国
文学
描述: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一峰,又号树斋,江西宜黄人,乡试后在黎川县任训导。道光三年,(1823)与其伯史黄迪策同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少理寺少卿,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在鸦片为害中国最烈时,他是
刘大年与《
评
近代经学》
作者:
姜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刘大年
评
近代经学
史学家
马克思主义史学
描述:
刘大年先生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著称的学者,一个长年“在书斋里战斗”的战士,本文介绍了作者对刘大年的《
评
近代经学》体会。
汤显祖
评
《花间集》及其它
作者:
吴文丁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文化遗产
描述:
显祖的《花间集》评语,是才子评书,给以不少词学认识上的补订、考据、质疑、辨正。汤显祖成功地从《花间集》以及方言俗语中学习语言,为“临川四梦”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汤显祖对待《花间集》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给后人不无启示。
就《两宋苏州经济考
略
》致方健先生
作者:
吴松弟
来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州经济
《宋史·地理志》
《元丰九域志》
中国移民史
年平均增长率
《建康集》
考
略
《太平寰宇记》
人口增长率
人口密度
描述:
就《两宋苏州经济考
略
》致方健先生
提高三年级作文的
评
讲效率
作者:
谈永康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作文
三年级
学生主动发展
作文
评
讲
自主修改
年级学生
低起点
循环日记
树典型
王安石
描述:
提高三年级作文的
评
讲效率
魅力寻幽:
评
王安石的《明妃曲》
作者:
徐慧琴
来源: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妃曲》
王安石
《王昭君变文》
魅力
人生失意
昭君和番
汉元帝
封建文人
悲剧气氛
高步瀛
描述:
魅力寻幽:
评
王安石的《明妃曲》
评
序文写作中的一种庸俗化倾向
作者:
孙彦杰
来源:
应用写作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庸俗化倾向
写作
阅读理解
读者
略读指导
作者
叶圣陶
典籍
性质
王应麟
描述:
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会茫无头绪。"苏联学者波瓦尔宁也从同样的角度对序文的性质、作用做了阐述:"许多读者根本不看序言,认为它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