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98)
报纸(938)
学位论文(183)
图书(149)
会议论文(4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947)
地方文献 (96)
宗教集要 (19)
地方风物 (13)
红色文化 (12)
非遗保护 (12)
才乡教育 (9)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1(554)
2010(537)
2009(486)
2003(256)
1996(240)
1991(104)
1979(39)
1975(46)
1974(104)
按来源分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8)
文物(6)
党的文献(3)
江西文艺(3)
中华书局(2)
华章(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中国医疗保险(1)
吉林文艺(1)
望江南·三皈依
作者:王安石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皈依  望江南  王安石  未能实现  音乐家 
描述:赵朴老赞赏王安石《皈依》这首词,这是人们早己知道的,但他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听到大家传唱这首词。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曾请音乐家盛昌先生谱写这词,并在去年第四期上发表。由于种种因缘,那曲与词还不
得其而未得其人:论王安石变法
作者:暂无 来源:古今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家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代  中国 
描述:得其而未得其人:论王安石变法
名家诗的一个误区
作者:竺生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形式逻辑  鸟鸣  中国古代  江南  黄庭坚  杨升庵  无生气  《全唐诗》  美学思维 
描述::“古诗鸟鸣山更幽,我意不若鸣声收。”在王安石看来,“鸟鸣”则不是“山幽”,“山幽”则不能“鸟鸣”,二者绝不可以并存。安石晚年退居南京,有《钟山即事》一诗,末两句云:“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本欲救民,结果困民:浅谈青苗、免役
作者:孙树方 王淑润  来源: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免役  青苗法  王安石  熙丰变法  宋神宗  助役钱  常平仓  社会生产力  《旧唐书·食货志》  廿二史札记 
描述:因为熙丰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要在解决财政困难,增加财政收入,充实国库,以应付庞大的开支。现就“青苗法”,“免役”的推行情况,分述如次。 青苗法。此法之名,系以“青苗钱”而来,至于青苗钱之名
天命不足畏 祖宗不足 人言不足恤──北宋政治家、文学
作者:玉阁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政治  文学家  天命    人言  祖宗  儒家经典  “荆公新学”  “唐宋八大家” 
描述: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人言不足恤──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老人”,祖籍江西临川,宋天禧五年(1021年)生于父亲王益兼领的新干县。曾受封为荆国公,故人称王荆公。王安石
文贯乎道而补于世:王安石诗歌改革精神及其创作的文学思想
作者:冯济泉  来源:艺文论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改革精神  王安石  政治诗  文学创作  北宋时期  北宋王朝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翰林学士 
描述:宁年间,追封舒王。著有临川集。王安石的文学创作,除了散文在文学上
于修订处见精神——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
作者:濮侃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论  修辞学史  王安石  修辞学者  欧阳修  柳宗元  陈望道  中国文学史 
描述:的工作,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郑著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地位至为显赫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古文中存在的修辞不当现象的修订,就使得它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
王安石焚稿
作者:周洁  来源:安徽消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时期  贡文  《兵论》 
描述: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对著书有着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 贡文则是《资治通鉴》的编撰者之一,有着渊博的知识和极强的记忆力。
王安石与诗谜
作者:唐嗣德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熙宁  重叠  谜语  太阳  诗体  直接攻击  宰相  执政 
描述:下台而未果(‘扫不开’);第三句指1075年(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收拾去’);第四句是指次年王安石又出任宰相(‘送将来’)。这首作为咏花的诗,本身已是谜语诗体,再加上寓意,
陆象山非醇及其非
作者:吴一根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学而优则仕  正统儒学    《礼记》  《论语》  陆九渊  儒家  闻一多  《春秋》 
描述:陆象山非醇及其非说吴一根宋代群中有没有标新立异的儒者?陆象山;有没有敢于公开非议儒学的道统、学统、政统的启蒙者?陆象山。冷落了四百年,扭曲了四百年,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的世纪末,应当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