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8)
报纸(86)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3)
地方文献 (37)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32)
2012(15)
2011(20)
2010(30)
2008(6)
2006(10)
2005(5)
1996(2)
1995(3)
199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5)
阅读与写作(2)
都市日报(1)
新作文(初中版)(1)
史学史研究(1)
做人与处世(1)
山海经(故事传奇)(1)
兰台世界(1)
剧作家(1)
求索(1)
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内容与特征
作者:黄三平 许宪国  来源:求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内容  特征 
描述:汤显祖"临川四梦"蕴含了深厚的意识,内容大致可分为官场社会、时事政治、礼教和人性三个方面。意识贯穿于"临川四梦"始终,"临川四梦"的讽刺是多指向的,讽刺最多的是仕宦人生和官场。"四梦
论“临川四梦”的意识
作者:黄三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意识  明传奇 
描述:与明代戏曲的讽刺意识这两方面来考察“临川四梦”的意识的背景。戏剧的批判精神和讽刺传统,是“四梦”意识的精神源流。明代中后期戏曲的讽刺意识较强,“四梦”的意识也是这一时期戏曲主题的表现
汤显祖戏曲意识的成因探析
作者:黄三平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集    戏曲创作  临川四梦  讽刺  意识  人性  思想基础  社会现实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戏曲蕴含强烈的意识,"临川四梦"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热嘲冷"[1],其讽刺的内容丰富,讽刺指向官场、时政、理学礼教及人性人情。"四梦"贯穿了意识,且其讽刺力度
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意识的演变
作者:黄三平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意识  演变 
描述: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讽刺力度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强的轨迹,讽刺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临川四梦"的讽刺强度和重心的变化,区分善意的戏谑和无情的嘲讽以及讽刺和影射的关系,从而考察汤显祖意识
贪官诗
作者:李秉鑑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参知政事  宋理宗  北宋  贪官  神宗  谥号  清廉  知耻  下传 
描述:北宋人赵抃曾在神宗朝与王安石同任参知政事。赵抃为人刚直不阿,清廉自守.他出任成都大守时只骑一匹马,携带一琴一鹤上任,卸任时也如是而去、朝廷上下传为美谈。死后谥号清献,葬于衢州城东北。赵抃去世后70余年的南宋理宗时期,潭州经略安
汤显祖谜狂士
作者:暂无 来源:山海经(故事传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谜狂士
汤显祖借“笔” 妙张居正
作者:张振旭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汤显祖  “笔”  才子  王勃 
描述:一天,张居正在卫兵护拥下来会见临川才子汤显祖。一见面,张居正要卖弄文才:“汤才子仙乡乃产笔名地,故王勃在僻王阁序》里写有‘光照临川之笔’的佳句。汤才子如带了几支来京。可否让老夫一饱眼福?”
本》析论
作者:陈建梁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  《史记》  司马迁  卿大夫  《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  章太炎  《左传》  梁启超  王应麟  《春秋》 
描述:本》析论陈建梁《本》一书,於先秦史学史中价值既巨,惜其早亡,后世引用及辑佚学者颇不乏人,然而放理解其书之流传、辑本及与《史记》之关系等方面则仍有可商榷者,兹就此略作析论,以彰明其书之价值
作者:易素平  来源: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玫瑰  幸福  决裂  晏几道  板蓝根  开花  消失  绝缘体  袜子  列车 
描述:他与耳钉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他的身影在列车扬起的尘埃中卷没,慢慢消失。他把我放在心框那个小小的匣子里,时
张铭清访台再遇抗议 对方不文明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铭清访台再遇抗议 对方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