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孟尝君传》
-
作者:王安石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信陵君 秦国 田文 齐国 会学 结果 知识分子 力量
-
描述: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大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从现实功业人生到自我个体人生的转变--谈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
作者:马凤兰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风格迥异 根本因素
-
描述: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以罢相为界 ,前后期总体风格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文章认为 ,生存状态改变之下的生存意识是导致王安石前后期诗歌风格迥异的最根本因素 ,这也使他完成了由功业理性人生到个体感性人生的转变。
-
惺惺相惜“野狐精”——读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
作者:张伯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词 文学研究 中国 北宋 艺术风格
-
描述:门歪道,但也可以用来赞叹不拘常规
-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礼 礼 文 文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
前贤余韵里 再辟新境界——读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
作者:王琦珍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邹自振 《汤显祖综论》 学术研究 临川地域文化 研究方法 文学史研究
-
描述:前贤余韵里 再辟新境界——读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
行年七十
-
作者:黄培需 来源:三月风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致仕 黄金 孔子 古人 信陵君 孟尝君 安南 戴复古 曹操诗
-
描述: 进人马年,我已进入70岁高龄,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这个份上,也知足了。 其实,70岁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此时,父母早已故去,儿女们也已长大成人,摆脱了上养老下养小的生活重担;由于不断地加薪,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多,不再
-
奇联巧对添情趣 马年趣品嵌马联——马年马联源考
-
作者:夏民安 来源:城乡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杜甫草堂 “唐宋八大家” 《长恨歌》 成都武侯祠 《琵琶行》 “信” 对联 电影片名 卓绝千古
-
描述:奇联巧对添情趣 马年趣品嵌马联——马年马联源考
-
联想方法例谈
-
作者:顾年新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想方法 观察对象 王安石 水藻 投射 白杨树 主体 老舍 移情 精神
-
描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文钞 第三册 王安石:临川文钞
-
作者:郭预衡 俞谦 乐竟注译 来源:广东教育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 中国 中国 唐代 唐代 译文 译文 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 中国 中国 宋代 宋代 译文 译文
-
描述:文白对照唐宋八大文钞 第三册 王安石:临川文钞
-
寻求美的心灵——读《花头》
-
作者:郭治国 来源:美术之友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求美 牡丹花 杨万里 刘禹锡 宋代诗人 高尚品质 姹紫嫣红 创作过程 读者观
-
描述:花容,作为美的象征,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世界上如果没有花容,就不会有万紫千红,生活中有了花容,就多了几分情趣,多了几分色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花容进行了描绘和赞叹。古人王安石在诗中曾这样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