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研究论文集
作者: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  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曾巩研究论文集
汤显祖研究论文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元曲  汤显祖  文学研究  中国  文学研究  元曲  汤显祖  中国 
描述:汤显祖研究论文集
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汤显祖纪念馆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汤显祖  1550  1616  人物研究  国际学术会议  文集  汤显祖  1550  1616  戏剧文学  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会议  文集 
描述: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向古代经济史爱好者推荐——《中国古代经济史论文集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经济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我国古代  经济思想  经济史学  江西  中国古代经济  史学家  作者  明清  出版社 
描述:这本书的作者是江西著名史学家谷霁光教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收有十一篇文章,论述了殷周到明清的一些重要经济史学问题,通篇读去,大体上能够看出我国古代经济史的一个脉络.在这本书里,有两篇是专论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经济思想的.作者认为:王安石从理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英文论著目录(1998—2008)(上)
作者:林舒俐 郭英德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大学出版社  马萨诸塞州  明清时期  戏曲研究  哈佛大学  牡丹亭  目录  传统戏剧  论文集 
描述:凡例1.著录时限:1998年—2008年。以论著正式发表或出版时间为准。2.著录内容:仅限用英文写作的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论著,酌情收录研究内容关涉古今、兼综中外的论著。凡是专门研究中国现当代(1919年之后)戏剧或戏曲的论著,一般不予著录。论著包括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英文论著目录(1998-2008)(下)
作者:林舒俐 郭英德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马萨诸塞州  戏曲研究  牡丹亭  目录  大学出版社  论文集  出版公司  中国文学  亚洲研究 
描述:r,MI)《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论文集》(CHINOPERL Papers)
《王益印刷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作者:张红  来源: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印刷工业  出版座谈会  科学技术研究  出版印刷  中国印刷  出版社  论文集  总编  所长  出版界 
描述:本刊讯: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王益印刷文集》出版座谈会于1993年4月15日在京召开。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副署长于永湛、署技术发展司司长高永清;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印刷工业出版社总编沈海祥、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印刷工业出版社副总编郑德海以及印刷出版界的老前
纵横捭阖 视野广阔——李华瑞教授《宋夏史研究》读后
作者:郭志安 杨莲霞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夏史  历史问题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  华瑞  论文集  社会史研究  学术史  研究视野  社会历史变迁 
描述:籍出版社于2006年10月正式出版。全著分为四大部
作者须知
作者:暂无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  反映论  论文集  分号  序号  参考文献著录  汤显祖 
描述:2、来稿内容应依次包括:篇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要用分号隔开或另起行);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查阅《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认真填写核对);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基金编号。3、文稿以5000字左右为宜;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 宋代音乐史论文集 理论与描述
作者:林萃青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研究  中国  宋代 
描述:音乐史的现代对象、意义和功能,中西音乐学研究方法和价值的矛盾与互补,中国音乐史在21世纪中国全球化文化对话中扮演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