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86)
报纸(404)
图书(66)
学位论文(22)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42)
地方文献 (315)
地方风物 (48)
宗教集要 (43)
红色文化 (17)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10)
按年份分组
2014(216)
2013(79)
2012(111)
2011(139)
2009(99)
1995(30)
1980(10)
1979(9)
1977(1)
1937(1)
按来源分组
皖江晚报(4)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3)
语文函授(1)
石狮日报(1)
绵阳日报(1)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1)
大众日报(1)
船山学刊(1)
当代建设(1)
鹰潭日报(1)
不“”的游记:《褒禅山》赏析
作者:孟斐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游记  王安石  九方皋  考证  作者  游程  赏析  文字  思考 
描述:九方皋相马,遗形而得神,其用心在牝牡骊黄之外。这段话正可以移来读王安石的《褒禅山》。这是王安石集中唯一的一篇游记(其《鄞县经游记》实为其任鄞县县令时巡视各乡工作的日录),除去例行的结尾,整齐
褒禅山》的多元处理
作者:饶海花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个性风格  课程目标  王安石  明理  老师  教学  学生 
描述:褒禅山》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经典篇章,王安石以如椽大笔。先叙后议.缘事明理,给人以很深的教益。作为传统篇目。不同的教者已经有过众多富有特色与成效的处理方法。如何在确保完成“课程目标
刍议《褒禅山》的主旨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
深入 深思 慎取:从《褒禅山》想到的调查研究
作者:叶介甫  来源:西藏统一战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唯物主义思想  调查研究工作  工作者  王安石  专业调查  统战理论  文学家 
描述: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政治家,他所之事,所议之理,却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考。对于今天我们从事调查研究工作、搞好调奄研究,不无裨益。
跨过褒禅山 阅尽世间景:《褒禅山》蕴涵的哲思之光
作者:梁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中国古代文人  精神家园  人生价值  人生模式  寄情山水  宇宙人生  中国文人  人生感悟 
描述: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对山水带来的欢愉,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奠定了中国文人高逸旷达的人生模式。千古不易的青山,恒变不居的绿水,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流觞曲
灵谷峰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小桔灯作文学校李嘉铭 “五·一”劳动节那天,妈妈带着我去灵谷峰。 大约坐了一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灵谷峰山脚下。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雄伟的高山,好像与天空相连。 大约走了20分钟
汤显祖泛海琼州
作者:暂无 来源:海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海南日报记者高虹实习生肖艳艳 岭南之行了却夙愿 历史的细节再一次被重新提起。 汤显祖是个才华横溢且有风骨的文人。1550年,汤显祖诞生在江西临川城东的文昌里,父祖辈都是善诗词歌赋、喜弹琴拍曲之人。汤显祖自幼聪明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十四岁便补了县诸生,二十一岁中了举人。 28岁时,汤
送人
作者:杜荀鹤  来源:少年文艺(写作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姑苏台  苏州  渔歌  丝织品  大禹治水  王安石  秦淮  夜市  串香  生词 
描述:送人
王安石庙题诗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同伴  谜语  管仲  游览  作诗  筷子 
描述:一天,王安石与友人游览汴京,当他行至管仲与鲍叔牙庙时,挥笔题了一诗,诗曰: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有人问王安石的同伴:他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论《邯郸
作者:魏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  《邯郸  思想内涵  思想内涵  审美追求  审美追求  当下意义  当下意义 
描述:。大多数中国文人的理想人生模式是: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仙。第二章是对汤显祖的戏剧观和汤显祖从《紫钗》到《邯郸》的创作过程中思想变化的研究。“神情合至”是汤显祖所希冀达到的文学意旨和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