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萦纡,即物明理:曾巩《墨池记》赏析
-
作者:李如鸾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仁宗 杂记 文字 书信 即物明理 公元 曾巩 唐宋古文八大家 内史 赏析
-
描述:来到附近的临川,凭吊据称为王羲之墨池的遗迹。那里的州学(抚州所办的官学)王盛教授(官名。宋代的路学、府学、州学均设教授,主
-
姚奠中先生的课堂教学
-
作者:刘毓庆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西大学 中国文学史 王安石 中文系 李白与杜甫 李白诗 主要矛盾 孔雀东南飞 大学生 关汉卿
-
描述:因为人的理想永远
-
从东坡词中的“梦”看其词的风格
-
作者:顾全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苏东坡 东坡词 东京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豪放派 风格 苏轼 豪放词
-
描述:他跌进了人生的低谷,先坐牢,而后发落到黄州。这就使他心态失去了平衡,长期处
-
冷遇的宿命:论《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
-
作者:田雯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接受与传播 接受与传播
-
描述:《牡丹亭》里柳梦梅这一形象虽然承担着爱情男主人公的角色,但是对他的研究却甚少,并且存在诸多非议,较之于杜丽娘在戏曲史和文学史的地位相差甚远。本文试图从汤显祖的创作思想与《牡丹亭》的接受和传播这两方面来论述:冷遇是柳梦梅必须接受的宿命。
-
自然的礼赞 生命的颂歌——《牡丹亭》中“人欲”与“天理”
-
作者:徐明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人欲 人欲 至情 至情 天理 天理
-
描述:灭的价值,热情地歌颂了人对于性爱情爱即"至情"的永恒追求。
-
文本变动 反激之效——论古典文学鉴赏中的参与意识
-
作者:徐应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鉴赏 反激 文学作品 鉴赏主体 古代作品 王安石 意象 苏轼 柳宗元 参与意识
-
描述:够。
-
《牡丹亭》中陈最良用“诗”例解
-
作者:李春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诗经》 《诗经》 陈最良 陈最良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塾师陈最良以诗教为女教,又用《毛诗》医病。他随心所欲地解《诗》,既是他迂腐性格的反映,也是明代诗教情理之争的反映,同时寄托了汤显祖的人文诗教情怀。
-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解读《绿珠传》中的绿珠形象
-
作者:陈晓连 胡睿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绿珠传》 女人祸水论 性的政治说
-
描述:性这三个问题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批评解读。
-
“情中有思”的李璟词——谈李璟词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赵慧慧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璟 女性词 女性形象 文化底蕴 个性特征 晏殊词 感情境界 望江南 叶嘉莹 诗词意象
-
描述: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份作品,却是千人千面,大相径庭,各人有各人的“情中有思”。
-
平中见奇 淡处知浓——漫谈古典诗词的阅读欣赏(之五)
-
作者:徐应佩 周溶泉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中见奇 古典诗词 阅读欣赏 韵语阳秋 二十四诗品 艺术境界 司空图 葛立方 贺知章 胡应麟
-
描述:容易却艰辛”,这是因为“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这种诗,写作时由奇而平,由浓而淡;写成后寓奇于平,化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