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周礼注》引《》探析
作者:邓声国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 
描述:《周礼注》引《》探析
论齐辰翁评点荆公之理论意蕴
作者:汤江浩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辰翁  王安石    评点 
描述:刘辰翁评点荆公,为刘氏重要评点著作之一,因种种原因,较长时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本文依据蓬左文库本所存刘评,对其理论得失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总结,并对其理论产生之渊源、背景进行了纵横比较与探讨。
借游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王安石  苏轼  高中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文言文 
描述:借游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借游,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山水游记  感情色彩  尚情  石钟山  人生哲理  王安石变法  情景交融  六朝时期  苏轼 
描述:如果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记还仅仅是模山范水,那么到了尚情的唐代,便在游记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与唐人尚情相比,宋人更尚理。正如宋诗出现过议论化的倾向一样,宋人也利用游记进行说理,从而开辟出游记创作的另一蹊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即为显例。
借游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山水游记  王安石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描述:借游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诗中有戏”浅说
作者:申卫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反应  晏殊  ')  阵子 
描述:(以下包含词、曲)中有画,是诗论中众所周知的话题。但诗中有戏,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所谓诗中有戏,即通过一首的动作性语言等所表现出来的短小的矛盾冲突,再现生活的形象,以激起读者的情感反应。例如晏殊
能吃吗?
作者:张玉庭  来源:初中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半山  早餐  杨万里  唐诗  杜甫  张籍  小诗  绝句  陆游 
描述:如果说,有人把好诗当作早餐,你一定不相信。那么,请读一首小诗:“船中活计只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诗句当早餐。”王安石号“半山”,“读半山”即读王安石的
《曾巩落第不失》助读
作者:杨文金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南丰  落第  燕子  宋仁宗  秀才  省试    助读  应举 
描述:[原文] 南丰昆弟六人,久益寥落,与长弟晔应举,每不利于春宫。里人有不相悦者,为以嘲之曰:“三年一度举场开,落第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南丰不以为意,力教诸弟不
跋顺治刻本《麻姑山丹霞洞天
作者:杜泽逊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图书馆  《麻姑山丹霞洞天  顺治刻本   
描述:罗森等撰,萧韵补,清康熙刻本”。关于此书的编刻年月,前后源流,前人著录
解读袁枚是此传——读王英《袁枚评传》
作者:许伯卿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袁玫评传》  书评 
描述:解读袁枚是此传——读王英《袁枚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