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8)
报纸(49)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10)
历史名人 (85)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10)
2012(19)
2010(12)
2008(6)
2007(6)
2006(10)
2004(6)
1999(7)
1997(7)
1987(7)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16)
艺海(4)
戏文(3)
大江周刊(焦点)(2)
其它(2)
临川晚报(1)
青年时报(1)
艺术百家(1)
党建文汇(下半月)(1)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1)
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
作者:潘丹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众  一度创作  二度创作  三度创作  牡丹亭 
描述:理、观众的作用等方面。李渔谈观众论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创作论,所以观众论与创作论紧密结合,在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阶段都有不同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李渔观众论在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上表现出独特
七名观众一场戏
作者:偶文  来源:戏文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三国演义》  《牡丹亭》  50年代初  小剧场  昆曲  剧团  知名前辈  苏昆  初中生 
描述:七名观众一场戏
主题、手法和观众
作者:潘井亚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手法  整体感知  王英琦  公开课  社戏  课文  预习 
描述:周三的公开课上的是王英琦的《看社戏》,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意在用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观众眼里的新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新版  昆曲  观众  舞台布景  瓷碗  些微  长夏  剧种 
描述:海定学院 谢腾: 好剧如同醇酒一般,时间越久,越加醇香。昆剧《牡丹亭》就是这样的好酒,久演不息! 让人回味无穷。新版昆剧《牡丹亭》试演成功,仿佛百年的“女儿红”取出,盛在汉代瓷碗中让饮者有色、香、味俱全的享受。于是,略有些微醉,便要酒后吐真言了。
昆曲艺术倾倒伦敦观众
作者:周洛夫  来源:艺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观众  伦敦  湖南省  中国昆剧  牡丹亭  英国观  优秀青年  杜丽娘  艺术团 
描述:昆曲艺术倾倒伦敦观众
美国观众评价《牡丹亭》太美了
作者:李文云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美国  评价  观众  加州大学  洛杉矶  朱丽叶  罗密欧 
描述: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晚,洛杉矶加州大学若伊斯大剧院前格外热闹。人们怀着兴奋、好奇、期待的心情,早早地从城市的四面八方驱车向这里聚拢,等待着去欣赏一场来自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当晚1800个座位的大剧院座无虚席。
《临川四梦》首演美仑美奂征服观众
作者:田海虹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南昌大学  观众  汤显祖  传统戏曲  灯光设计  中国戏剧  舞美设计  征服  艺术中心 
描述:活动的序幕。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观众在美仑美奂中彻底被赣剧的艺术魅力征服。
传统昆剧的“神品”和观众的层次-为“曲高和寡”进一解
作者:胡忌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昆剧  艺术精品  戏剧作品  观众  古典艺术  万历年间  评论  《牡丹亭》  演员 
描述:(一)小引 我国古典艺术中的书、画,往往标举某些难以企及的艺术精品为“神品”,而为后代行家所公认。古典戏剧作品中称之为“神品”的,大家熟知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吕天成的《曲品》。《曲品》著录“旧传奇”多种,但品题为“神品”的,仅有《琵琶记》和《拜月亭》两种。其于《琵琶记》下有一段评论:
观众称它可以超越《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翁国生执导新版《玉簪记》亮相香港艺术节 有观众称它可以超越《牡丹亭》 时报记者 张玫 时报讯 一年一度的香港艺术盛事——第38届香港艺术节自2月25日正式开锣以来,就受到了香港观众的热烈
欧洲观众与《牡丹亭》“心有灵犀”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伦敦的观众对昆曲的了解与我们曾去过的一些国家的城市相比,基础不是很好,但青春版《牡丹亭》在伦敦的演出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是目前为止最受英国主流媒体关注、且得到好评的剧目。”6月18日,刚刚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