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11)
报纸(1783)
图书(54)
学位论文(40)
会议论文(2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04)
地方文献 (118)
宗教集要 (32)
地方风物 (20)
红色文化 (19)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454)
2013(204)
2011(367)
2008(247)
2007(157)
2006(83)
1995(58)
1991(31)
1979(4)
1909(3)
按来源分组
女报(3)
中国铁路(2)
中国地名(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
长春日报(2)
资料通讯(2)
平顶山日报(1)
现代传输(1)
吉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当代护士杂志(1)
武调神治疗神经衰弱论述
作者:刘剑波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经衰弱  三部六病  协调疗法  调神 
描述:调神是刘武先生数十年临床应用的经验方,也是其所倡导的协调疗法代表方剂之一,治疗以神经衰弱为主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对失眠症、梅尼埃征、更年期综合征也有良好的效果.
我为叹——蔡的为人与艺术浅析
作者:谢万泽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宰相  荣华富贵  宋徽宗  政治路线  排斥  重用 
描述:这个名字,是在小学时看小人书《智取生辰纲》而得知的。书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大都已经忘却,但蔡是坏人以及梁山好汉是好人这一概念,至今记忆犹新。且非常佩服智多星吴用居然能模仿蔡笔迹,以假乱真
赵长词研究
作者:杨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  词体  古代文学 
描述:料,再结合作品中所反映的情况,对赵长所处的具体时代进行了基本的考证,得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即徽宗(1101-1125)、钦宗(1126-1127)朝,南宋高宗(1127-1162
赵长词初探
作者:倪洁  来源: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长  《惜香乐府》  审美意象  世俗心态 
描述:词人赵长工于作词,作品颇丰且独具特色,但历代却少有评述,本文依据《四库全书.集部》对词人及其词集的收录,论述词人在南宋的创作背景下,其词作借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意象,反映出的词人随缘淡泊的性格
公寻梦文化之旅
作者:李小菊 刘祯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县  牡丹亭  纪念馆  昆曲  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十番  表演  梦文化 
描述:江遂昌召开的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重走先圣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试论翁晚期剧作的曲调性格
作者:章军华 张朝霞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南柯记》《邯郸记》主腔曲调性格 
描述:绪的激宕变化.
试论明代评本的戏曲评点特色
作者:涂育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评点  批评理论  明代  评点本  异梦  戏曲创作  关目  贾似  红梅 
描述:明代的戏曲评点文献由于署名情况特别复杂,考察汤显祖的戏曲评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确认评点者的真伪。但究竟是否汤显祖本人所评点的问题,由于史料的匮乏,目前尚无确论。研究者需一面对这些评点本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既不妄下结论,又可将这些评点本的有价值的批评特色呈现出来,作为明代戏曲批评研究的一个部分。
清朝晋商"大盛魁"创始人王相
作者:王贤辉  来源:产权导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盛魁”  创始人  晋商  清朝  康熙皇帝  太谷县  杀虎口  右玉县 
描述:王相,山西太谷县人,由于他身材高大、臂力过人,人称"王二疤子"。王相出身贫苦,早年由于生活所迫,到右玉县杀虎口为人当佣工。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
王安石的质朴俭素与蔡的腐朽侈靡
作者:暂无 来源:安庆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如果像今天的人们动不动就喜欢给名人列个榜的话,那么王安石和蔡一定名列前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宋一代,这是两个非同寻常、确确实实了不得的人物。一者,两人都是北宋之重臣,同朝为相,权倾朝野
黄磷蛀虫现形记——川投电冶公司原总经理张铭泰贪污、挪用公款
作者:刘德华 姚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挪用公款案  黄磷  原总经理  公司  国内外市场  贪污  市场发展前景  基础产品 
描述:黄磷是一种化工基础产品,被广泛运用在医疗卫生、食品添加剂、消防器材等民用、军工行业,下延产品上千种,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市场。四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1997年开始陆续投资近数亿元,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黄磷生产企业——川投电冶有限公司,被攀枝花人称为“黄磷厂”,年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