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2)
报纸(159)
图书(35)
学位论文(2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0)
地方文献 (15)
非遗保护 (7)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34)
2010(20)
2009(27)
2006(15)
2005(14)
2002(11)
2000(7)
1999(10)
1989(7)
1985(5)
按来源分组
上海教育(3)
天津社会科学(2)
中华戏曲(2)
年轻人(A版)(1)
安家(1)
时代金融(1)
科技风(1)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
市场观察(1)
学术月刊(1)
思潮2:教育现象学 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应是和谐统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象学  和谐统一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核心价值  哲学思潮  20世纪  哲学思考  本质直观  胡塞尔  德国人  影响力  唯理论  西方  概念  强调  普遍  个别 
描述:的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昕、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
西方声乐艺术史
作者:管谨义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声乐艺术  音乐史  西方国家 
描述:西方声乐艺术史
西方音乐文化教程
作者:曾遂今 李婧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西方国家  高等学校  教材 
描述:西方音乐文化教程
北宋事功思潮的崛起:以王安石为例
作者:谢孝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北宋  事功思潮  事功思潮  王安石  王安石 
描述:崛起于北宋的事功思潮以“富国富民”为价值目的,以“理财”为形式,以“事功”为内容,围绕这些问题在北宋文官集团中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是北宋事功思潮发生,发展的主线。本文正是沿此线索对北宋事功思潮
明清之际士人对西方自然哲学的反应
作者:孙承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哲学  格物致知    揭暄  明清时期 
描述:明清之际,以亚里斯多德理论为基础的西方自然哲学及托勒密学说经由传教士输入中国,对士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王英明(1606年进士)、熊明遇(1579-1649)、方以智(1611-1671)、揭暄
“吏不得人,则法不得行”——从毛泽东评王安石变法说起
作者:孙业礼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王安石变法  社会  青苗法  积贫积弱  高利贷  地主  经验教训  农民  过程 
描述: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
城市化应是和谐之化——江阴、张家港与苏州高新区解决失地农民
作者:舒盈  来源:苏南科技开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新区  农民问题  江阴  和谐  苏州  下岗工人  城市化进程  安置问题  张家港市  社会  贯彻 
描述:农户,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的反应,与外界和传媒的"声音"不同,多数反应平平,似乎失去土地关系不是很大,有点无所谓。反响强烈的,一头是没有就业的中年人,认为失去土地生计无着,给几个钱解决不了问题;还有一头,主要是老人,每月能拿到200元生活费,不必靠儿女养活,虽然清苦一些,但基本生活有着落,他们感激政府。为何多数失地农民反应平平?为何对这个问题两市一区的看法几乎相同?我们与两市一区的政策研究部门、宣传部门、农村管理部门进
宗法礼俗——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作者:晁福林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代社会  周礼  父权宗法 
描述:宗法礼俗——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论陆九渊《易》说中的社会人事观
作者:黄黎星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易学  社会人事观 
描述: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思想体系创立者陆九渊,虽没有对《周易》这部奇特玄妙的经典进行过全面的阐解,但曾就《周易》经传及相关《易》理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文章选取陆九渊《易》说中与社会人事观有关的内容
宋代科举社会的形成——以明州庆元府为例
作者:近藤一成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科举社会  明州庆元府  王应麟  黄震  地域学术 
描述:学问和谐共存。这是庆元府及第者数递增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地域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