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于民族舞剧《牡丹亭》的特点与创新分析
作者:李珊珊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剧《牡丹亭》  舞剧《牡丹亭》  特点创新  特点创新  分析  分析 
描述:感染受众,在舞蹈艺术的剧情中陶冶情操、感悟世事的艺术境界。
书中自有“护身符”
作者:陈鲁民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血气  官员  好书  读书  子曰  孔子  全身  节欲  黄金 
描述: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年轻时,要警戒迷恋女
《倩女离魂》与《牡丹亭》对比分析
作者:刘春华  来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情  剧情  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  戏剧模式  戏剧模式  内容详略  内容详略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 
描述:中心句:《倩女离魂》与《牡丹亭》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有很多共同或者相似之处,在戏剧模式及情节内容详略特别是语言运用上有不同。
从传统到“青春”:昆曲《牡丹亭》传播现象分析
作者:梅不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 
描述:。 继而,从传播学角度重点剖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尝试从传播学理论及分析范式出发、着眼于研究对象的传播现象特征,阐发其内在逻辑及跨文化传播意义。 最后一部分,承接前文关于《牡丹亭》传承传播
整合理论与《牡丹亭·惊梦》的隐喻分析
作者:林天送 王嵘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隐喻  隐喻 
描述: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分析
作者:魏会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以理节情  以理节情  典型意义  典型意义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杜丽娘的对立面来研究,其实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赋予了他更多的使命。本文拟从他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两方面去分析作者在心学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塑造这一形象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樊小青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现实思考
作者:张丽丽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国富民穷  人事管理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变法的失败距今已近千年,留给人们的是一笔沉甸甸历史财富,本文对其失败原因加以分析,并试图挖掘它的现代意义。
解救瘫痪的城市一降雪应是管理的分析与比较
作者:李锦峰  来源: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雨雪冰冻灾害  管理  城市  瘫痪  2008年  持续时间  突发事件  经验判断 
描述:,从而因为对超规
试析晏几道的爱情观:分析《小山词》
作者:杜艳红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爱情观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词坛的婉约词大家。其爱情词更是深婉有致,笔意俱佳,影响深远。本文试从摆脱俗流却又渐入俗流、争取爱情却又悲观无奈、珍视爱情却又怀疑爱情三个方面来分析晏几道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