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友梅与澳门
-
作者:廖辅叔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萧友梅 孙中山 澳门 康有为 汤显祖 《牡丹亭》 陈寅恪 戊戌变法 岭南大学 音乐学校
-
描述:过一出戏,叙述柳梦梅上京考试,路过澳门,晋见钦差苗舜宾,得他...
-
古诗赏析——《梅》
-
作者:刘亚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赏析 王安石 梅
-
描述:,不应该人云亦云,而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体会作者的用意。
-
汤显祖的柳.梅.牡丹:《牡丹亭》植物意象分析
-
作者:蒋枝宏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 柳 梅 梅 牡丹 牡丹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
描述:被视为“上承《西厢》,下启《红楼》”里程碑之作的《牡丹亭》,历来因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辞藻为人称颂。除此之外,汤翁大用象征手法,将柳、梅、牡丹三样植物巧妙嵌入戏文,成为抒发情志,彰显生命意识的点睛之笔。
-
汤显祖的柳·梅·牡丹:《牡丹亭》植物意象分析
-
作者:蒋枝宏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 柳 梅 梅 牡丹 牡丹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
描述:被视为“上承《西厢》,下启《红楼》”里程碑之作的《牡丹亭》,历来因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辞藻为人称颂。除此之外,汤翁大用象征手法,将柳、梅、牡丹三样植物巧妙嵌入戏文,成为抒发情志,彰显生命意识的点睛之笔。
-
与邓友梅谈老舍
-
作者:傅光明 来源:纵横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老舍先生 作家 丁玲 《正红旗下》 《茶馆》 文联 刘绍棠 作品 政治热情
-
描述: “老舍是相当平民化的” 傅光明(以下简称傅):您能否谈谈您与老舍先生是如何认识的?他最初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邓友梅(以下简称邓):我和老舍先生认识是1950年的十一二月份,大概我是他从美国回来
-
邓友梅敞开心扉谈老舍
-
作者:傅光明 来源:乡音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舍 邓友梅 刘绍棠 赵树理 代表作 一年生 作家 解放初期 北京市 文学理论
-
描述:邓友梅,一九三一年生,山东人,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在悬崖上》、《我们的军长》、《追赶队伍的女兵》、《烟壶》、《那五》等。他与老舍自解放初期就在一起工作,有较深的交往,在老舍先生诞辰百年之际——
-
邓友梅:为文得寸进尺,做人退让三分
-
作者:张辉 来源:纵横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小说 有益于世 老北京 右派 作品 山东平原 道人 剧本 刘绍棠
-
描述: “我不幻想自己作品有多大政治价值,多高思想水准,只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邓友梅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 他1931年生于天津,少时只上过4年小学。11岁那年,父亲失业,全家人回到故乡山东平原县
-
重溢的喷泉-记邓友梅、从维熙、王蒙、刘绍棠
-
作者:钟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重溢的喷泉-记邓友梅、从维熙、王蒙、刘绍棠
-
关于两个青年作家的坠落(揭发刘绍棠邓友梅)
-
作者:田家 来源:北京文艺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关于两个青年作家的坠落(揭发刘绍棠邓友梅)
-
在梅边
-
作者:阿信 王力宏 来源:作文大王(中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流行 有效率 等待 高速公路 时间 新新人类 汤显祖 现实生活 停歇
-
描述:在梅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