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罗玘与茶陵
作者:闫建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玘  茶陵  交游  思想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描述:其诗在师法李东阳的同时,又另辟了一种甚似韩愈的奇崛风格,为茶陵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文多发新论,视角独特,代表了茶陵散文的别样风貌。本文通过对罗玘家世生平、经历、交游、著述等基本问题进行考察
茶陵黄堂有个“人工湿地”
作者:暂无 来源:株洲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工湿地”既可做景观,又可处理污水。 夏柯 摄 记者夏柯 在茶陵县下东乡黄堂村,有一个人工湿地,种植了水葫芦、荷花、香蒲等绿色植被,不但环境优美,还被当地村民形象地比喻为农村“净水器”。 浮漂上,种植水葫芦等绿色植被 该人工湿地,占地5亩,是由原来的污水塘改造扩建而成。 201
茶陵黄堂:一个宜居示范村的美丽蝶变
作者:暂无 来源:株洲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茶陵记者站唐艳丽 通讯员阳曼生伍志华彭赛 “我们村环境整治变化大,乡村公路宽又平。”最近,茶陵县下东乡黄堂村流传着一段名为“说说咱可爱的黄堂村”的顺溜。 过去的黄堂村破败房、空心房,废弃的旱厕
茶陵黄堂有个好看的“人工湿地” 臭水流进去,清水流出来
作者:暂无 来源:株洲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家门口的“人工湿地” 记者 赵菲菲 摄 一口小塘,中间还漂浮着荷花、香蒲、水葫芦这些绿色植物,这是干什么的呢?在茶陵县下东乡黄堂村,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就碰上了这么个奇怪的事。原来,这是个神奇的人工湿地,美化了环境不说,还能处理污水呢。 污水处理池里种花草 走进黄堂村,寻觅不显山不露水的生态细节
32个村民的“诺亚方舟”-编号:112-人物:彭桂平,茶陵
作者:暂无 来源:株洲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他置家人于不顾,把旧轮胎扎成“轮胎船”,在洪水中苦战5个多小时,先后来回8趟,把32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当年,茶陵县下东乡黄堂村的彭桂平,被授予省、市“抗洪救灾功臣”称号。 去年8月,受第9号超强台风 “圣帕”的影响,我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8月21日下午
古筝
作者:盛秧  来源:西泠印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器乐史  浙江省    奏法 
描述:古筝
象山心学与文学研究
作者:陈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山  陆九渊  甬上四先生  槐堂弟子  本心  文学 
描述:,则是极少涉及的。无疑,这就为后学者留下了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然而,要彻底地考察象山学派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的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该所有的文学思想都是与其心学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
金石书刍议
作者:谢建华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胡小石  金石书  碑帖交融 
描述:凤子、李健等诸家在书艺上都各具风采 ,书法理论上也有所继承和发展。
也谈吴江
作者:席永杰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  汤显祖  曲论  声律  发展问题  临川  王骥德  明代  最高标准  江苏吴江 
描述:3—1610),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江苏吴江人,故将以他为首的此称为吴江。沈璟论曲,主张恪守声律,“宁协律而词不工,读
论“荷花淀”的艺术变迁
作者:艾斐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犁  “荷花淀  刘绍棠  艺术变迁  从维熙  作品  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  艺术风格  《铁木前传》 
描述:代表作家,代代相承相袭地保持这一流派的固有特点和风格。 这种认识虽然普遍为人们所赞同、所接受,但在本质意义上,却违悖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任何时代的任何文学,只要它一旦停滞下来,抑制了创造性,就必然要失去生机,趋于萎顿和颓唐,再也不可能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