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
作者:王书华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
描述: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
-
苏轼、苏辙的庐山真面目
-
作者:武汉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辙 苏拭 顽固派 变法派 司马光 真面 庐山 神宗 青苗法
-
描述:政治路线。由于二苏善于投机,巧于伪装,特别擅长于利用黑笔桿制造反动舆论,颠倒是非黑白,蛊惑了人心,篡改了历史,因此他们在北宋反变法的逆流中,起了一般顽固派不能起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长期以来,他们的两面派面目没有被揭露。他们享有的“文名”,掩盖了他们反动政客的本色,他们混淆是非的言论,造成了历史的误解;历来的封建文人、资产阶级的学者及反动政客对他们的吹捧,不仅洗刷了他们的罪名,而且给他们戴上一个又一个光
-
苏轼与苏辙嘉祐年间赠笞诗简论
-
作者:王连儒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赠答诗 苏轼 现实生活 苏辙 任职期间 王安石 诗歌创作 诗歌形式 文学史 商州
-
描述:治的不满,但其主要的部分,还是叙说友情,应酬答对之类,属文人诗歌创作中较为闲适的部分。并且,赠答的彼此双方,或朋友,或君臣,象东坡与子由兄弟间以诗赠答的实在是
-
游金山寺
-
作者:苏轼 来源:江苏政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 苏轼 江南江北 长江 岷江 微风 家乡 江面 江苏镇江 波纹
-
描述:游金山寺
-
题西林壁
-
作者:苏轼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庐山 片面性 形象 起伏 王安石变法 哲理诗 为人处事 写出 苏轼 陌生人
-
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辙在齐州
-
作者:张传实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王安石 苏轼 济南城 大明湖 欧阳修 曾巩 熙宁 社会秩序 青苗法
-
描述:南任齐州掌书记(知州的从官),在济南住了三年。在此期间,齐州知州更换频繁,新旧交替之际,他则“摄守济南”。苏辙到齐州为官时,正当连年大旱,“赤地千里”,豪强侵暴百姓,社会秩序很不安定,齐州“号为难治
-
“两宰相”之一的苏辙
-
作者:高秀芳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 欧阳修 宰相 京师 进士及第 河南 同科
-
描述:,兄弟二人同时
-
苏轼与王安石政治关系研究
-
作者:刘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政治关系 思想变化
-
描述:,第一章是探讨苏洵与王安石关系,苏轼对王安石的初步印象可能便来源于其父,其父对苏轼的思想成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探讨《辨奸论》的真伪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经过考证,最终得出了《辨奸论》为苏洵所作
-
司马光与苏轼
-
作者:颜中其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苏辙 翰林学士 二十年 制举 欧阳修 神宗 资治通鉴
-
描述:直讲、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仁宗嘉祐六年(1061)司马光擢修起居注,同
-
苏轼兄弟在熙宁二年的政治作为及人生命运
-
作者:杨胜宽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熙宁二年 王安石变法 富国强兵 财税政策 开源与节流
-
描述:弟在一年中的政论文献及仕途经历作了对比分析考察,发现他们的政治观点及所走过的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路径,具有很大差别,但最终都成为新法反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受排挤打击的人生遭遇,亦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