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4)
报纸(86)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9)
地方文献 (28)
非遗保护 (6)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6)
2013(14)
2012(20)
2011(10)
2008(10)
2006(10)
2004(5)
1991(2)
1988(2)
1987(4)
按来源分组
今日中国(中文版)(1)
文汇报(1)
鄞州日报(1)
宁波晚报(1)
创作评谭(1)
北京晨报(1)
浙江月刊(1)
今日早报(1)
钱江晚报(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青春版《牡丹亭》“意象”的艺术功能
作者:邓斯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意象  意象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装点人物外形,更以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表现语言
里的牡丹亭到底修好了没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家住温州村的本报老读者陈康因得了重病而瘫在床上数月了,他让保姆打进热线问记者,11月份他在报纸上看到的牡丹亭在修,不知道现在修好了没有?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新的牡丹亭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陈康
满身雨燕飞来
作者:朱野坪  来源:少年文艺(写作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燕子  蝴蝶  象征  晏殊  雨燕  迁徒  祝英台  民族色彩  奥运会  梁祝 
描述: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大自然会给我们怎样的信息呢?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春天似乎由它带来。燕子又称乌衣、玄鸟等,常见的有家燕,是人们最熟悉的鸟类之一。它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诗经》中就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诗句。经过千百年来诗人的反复歌咏,积淀成具有民族色彩
诗文中的雪和
作者:田渝生  来源:课外语文(初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唐朝  范成大  南北朝  冬去春来  宋代诗人  水花  古代诗人  王安石  去雪 
描述:昔去雪如花,今来似雪。这是南北朝诗人范云《别诗》中的诗句,其中,诗人用雪去和来的变化,来表示冬去春来的季节更迭。在古代诗人的诗作中,雪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诗人张元在诗作《雪》中写道:战罢玉龙
何源整治让两千余村民告别水患
作者:严文辉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金溪讯日前,金溪县何源整治工程经县水利局验收为合格工程。据介绍,整治后的何源基本能抵御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孔坊村及其附近村庄沿河两岸的2000余村民、5000余亩农田从此告别水患。何源流经
爱国爱爱乡的楷模:怀念吴炳昌先生
作者:傅文锐  来源:赤溪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爱国爱爱乡的楷模:怀念吴炳昌先生
香港锦添粤剧团将演出《帝女花》、《紫钗记》
作者:暂无 来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香港锦添粤剧团于2008年7月,在香港新光戏院上演粤剧传统戏《帝女花》和《紫钗记》。主演为梁宛华、冯锦铃。
才子佳人戏曲中“”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庞婧文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意象  意境  意境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意象的出现率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为例,探索""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意象在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学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落地听无声——2007年高考试题对联
作者:孙晓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高考作文  无声  高考试题  唐诗  中国艺术  王安石  刘长卿  品格  境界 
描述:看到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感到很有诗意,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作文原题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丹心育园林:记益阳市绿海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琼
作者:刘建新 朱卫辉  来源:湘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杰出青年农民  企业家协会  益阳市绿海园林有限公司  徐琼 
描述:。她就是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莘田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徐琼。她是湖南省十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