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9)
报纸(2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
才乡教育 (5)
文化溯源 (3)
地方文献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2(8)
2011(9)
2008(10)
2007(4)
2006(7)
2005(3)
2001(4)
1998(1)
1994(1)
按来源分组
语文天地(2)
山西老年(1)
中州统战(1)
吉林农业(1)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1)
中学生(1)
科技创新导报(1)
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1)
淮北市相山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分析
作者:闵慧 李亚 王华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滋病  知晓率  宣传教育 
描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较2009年基线调查结果上升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镇居民提升9.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升13.7个百分点、中学生提升54.8个百分点、农民工提升10.7个百分点;539名高危人群
知识小铺(六月)
作者:Libra  来源: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识  王安石  马灯  下联  对子  应试 
描述:赶到京城去应试了。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作者:曹月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知识  道德  道德  统一体  统一体 
描述:国家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学校肩负重要责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柱,道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橘的知识知多少
作者:薛吉辰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栽培  水果  结实  知识  香味  周礼  种类  夏禹  红色 
描述:橘,俗称桔,橘是人们所喜爱的水果之一,种类繁多。开白花,秋天结实,呈红色,有香味,入口微酸。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夏禹时代就有人种植橘柚了。《周礼·考工记》载: “橘逾淮而北为枳。”《宴子春秋》中也
语文教师应是学生索取知识和思想的河流
作者:顾家科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学生  民族素质  素质教育  河流  知识  民族命运  创新精神 
描述:文教师,过去我们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过去正确,现在也不错,我以为“语文教师应是一条流淌的河。一条容纳百川,奔腾不息的河。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一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二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三要文理兼通.知能并重。
我国[艾滋]增速30% 专家指出农村应是艾滋病知识普及
作者:暂无 来源: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滋病知识  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艾滋病流行  吸毒者  感染者  艾滋病防治  农村  艾滋病问题  增速  预防控制 
描述:我国[艾滋]增速30% 专家指出农村应是艾滋病知识普及
懂点诗词格律知识,利于准确把握诗词中的多音字
作者:周金林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准确把握  多音字  诗词格律  瓜州  课外阅读  王安石  绝句  知识  读音  学生 
描述:两位学生在诗词课外阅读中,对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多音字
菌物飘香进乡村 金融知识惠三农:“支付结算乡村行”宣传活动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农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宣传活动  蛟河市  乡村  结算  金融  黄松  知识  农村信用社 
描述:7月15日由农信银清算中心和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牵头主办,蛟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承办开展的“送金融知识下乡一支付结算乡村行”宣传活动,在地处松花湖畔的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中国食用菌大市场
知识纵横
作者:暂无 来源:中州统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庆龄  《三国演义》  文献通考  《西游记》  《牡丹亭》  《西厢记》  《邯郸记》  生长发育  海峡两岸关系  《琵琶记》 
描述:知识纵横宋庆龄的祖籍在安阳关于宋庆龄的家世,人们大多只知道她原籍广东文昌县,出生于上海,而很少了解她的父亲宋嘉树原姓韩,其先世祖籍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的史实.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原名韩教准,乳名
知识之窗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民币  人民银行  流通纪念币  物理污染  电磁污染  热污染  光辐射  城市气候  不稳定元素 
描述:是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马文蔚先生所写,马先生对汉隶书法造诣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