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背”不应是“船顶
-
作者:施孟文 来源:教苑荟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释 教材 船 小说
-
描述:其中,啧啧称奇,无论是前者给我们听觉上的冲击还是后者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都让人叹为妙绝、久久回味! 但笔者在教授《核舟记》一课时,却意外发现,无论教材还是其他的教辅资料都不约而同地把“其船背稍夷
-
武夷山船棺——中国最早的崖葬
-
作者:杨有德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夷山 船棺葬 古越人 随葬品 考古发现 崖葬 葬俗 中国南方地区 “悬棺葬” 《太平寰宇记》
-
描述:武夷山船棺——中国最早的崖葬杨有德船棺葬即崖葬,是风葬的一种,它是在溪河两岸悬崖峭壁的自然洞穴、岩隙或人工凿成的岩洞穴里安葬死者的葬俗。文献中称作“仙城”、“仙棺”、“崖洞墓”、“悬棺葬”等,又因
-
王安石葬于何处
-
作者:丰家骅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半山 江宁 叶梦得 钟山 金陵 清波杂志 公墓 建康 临川
-
描述:王安石二次罢相后,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哲宗元祐元年(1086)病逝于秦淮小宅。他死后,历代方志都说他葬在半山园后,如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元张铉《至正金陵新志》、明《南畿志》等均有所记载。近世各种王安石的传记也都沿袭旧说,众口一辞,说王安石葬在半山园后。邓广铭先生是著名的宋史专
-
大劈棺(外三则)
-
作者:程步奎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现代观众 昆曲 北京人 中央研究院 演出 西施 庄子 音响设备
-
描述:大劈棺到台北"中央研究院"开会,旧雨新知,相聚一堂,在论辩之中得到精神提升的快感。论辩了两天,感到脑神经长期剑拔弩张,十分疲惫之时,有两位美国朋友却因思维理路完全不同,一路争辩,唇枪舌战,火药味
-
三苏为何葬河南
-
作者:王祖远 来源:晚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三苏 苏辙 河南 墓志铭 汝州 峨眉山 王安石 宋哲宗 黄氏
-
描述:在他所居留的每一个地方,每到一处,他都以当地人自称,如"自意本杭人","我本儋耳民","不辞长作岭南人","海南万里真吾乡",这些诗吐露出他对祖国每一个地方的热爱。常言
-
杜甫的死地与葬所
-
作者:周楞伽 周允中 来源:书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耒阳 湖南长沙 白酒 唐代宗 牛肉 刺史 黄鹤 入蜀 绝笔诗
-
描述:船南下,不料船过衡州,恰值湘江水涨,被阻泊舟于耒阳县北的方田驿,一连五天不能前进,也得不到食物。耒阳聂县令闻讯,派人携书问候,并馈送牛肉白酒。杜甫非常感激,写了一首十四韵的长诗代怀
-
人生只有两只船
-
作者:弯弯 来源:芝麻开门:益智阅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 乾隆皇帝 金山寺 和尚
-
描述: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游江南,站在江苏的金山寺,看见长江上有许多船来来往往,他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萝少年?” 老和尚当然不知道这个问话的人就是当今皇上,他说:“住了几十年。”
-
“船背”应是“船底”--关于“船背稍夷”注释之我见
-
作者:李田新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初中语文教材 注释 船底 典范性 工艺美术品 九年义务教育 文言文 雕刻 沿海版
-
描述:中难句不多,学生一般能通过注释自行理解课文。但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和沿海版第三册)。相
-
船——具有深刻意蕴的审美载体
-
作者:顾金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深刻意蕴 审美空间 主体意象 王安石 两大传统 意象群 中国文学创作 流动的美感 唐宋诗词 羁旅漂泊
-
描述:船——具有深刻意蕴的审美载体
-
记者应是船头上的瞭望者
-
作者:申志远 来源:新闻传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 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 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 普利策 普利策 约瑟夫 约瑟夫 报人 报人
-
描述:记者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职业。记者只有具备超前思维的能力,才能透过新闻事实,展示出时代发展前景,给人以方向,给人以希望。因此,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感慨道:“假使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