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求新,无形规范:谈计镇华表演艺术的追求
-
作者:沈斌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 表现手段 莎士比亚悲剧 塑造人物 重人物 《牡丹亭》 观察生活 艺术生涯
-
描述:业地投入,孜孜不倦
-
荣古铸今 张铭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专场
-
作者:祖忠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昆剧 下山 连环 苏州 探子
-
描述:荣古铸今 张铭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专场
-
赞昆剧《牡丹亭》的舞台美术
-
作者:刘邦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台美术 上海昆剧团 表演艺术 杜丽娘 舞美设计 牡丹亭 观众 表现手法 天幕 民族特色
-
描述:能有机会在四川观看上海昆剧团的演出,真使人高兴。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除了认真欣赏昆剧的表演艺术外,对其舞台美术也留心观赏。《牡丹亭》的舞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舞台第三“性”——漫话女小生
-
作者:岳美缇 徐城北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话剧 柳梦梅 汤显祖 扮演者 昆曲 杜丽娘 舞台 梅兰芳 寻梦 观众
-
描述:《游园
-
昆曲摭憶(23) 可怜小春香 生生【一江风】
-
作者:朱锦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杜丽娘 花旦 牡丹亭 无意识 舞台 老师 越剧 角色 表演艺术
-
描述:角,如《浣纱记·寄子》中的伍子。有时我们称舞台上的小男孩为娃娃生,通常就由作旦扮
-
昆曲·牡丹亭·卓文君——感受沈昳丽
-
作者:龚孝雄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昳丽 演员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昆曲艺术 艺术形象
-
描述:你久等了”。烛光摇曳,她本很素净的脸有了些许生动,但仍不失大家闺秀的端庄。 从1月上旬开始,沈昳丽就全身心投入新戏《司马相如》的创排,到2月9日演出完,人累得瘦了一圈。有了假期,最大的心愿自然是足足地睡一觉了。 玻璃墙外,车流涌动。雨丝串串,在彩灯的照射下,映出梦幻般的灯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着细雨的衡山路,在烛光摇曳的“时光倒流”,我们开始了这次相约许久的对话——关于沈昳丽和她所从事的昆剧事业的对话。
-
昆曲摭憶⑧ 烂柯山下收覆水
-
作者:朱锦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泼水 牡丹亭 表演手段 舞台 情节 渔樵 昆曲 自杀 老师 杜丽娘
-
描述:不同的见地,犀利而智慧。她写的每一篇文章、她的每一次公开发言都是一页优秀的抒情散文。
-
反串盛宴 笑迎新年
-
作者:祖忠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演出 柳梦梅 武生 昆曲 林冲 新年 舞台 陌生化 杜丽娘
-
描述:12月31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观众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2011年的新年钟声。一场久违的"重量级"昆曲大反串令人大开眼界。最具"笑点"的是黎安和谷好好合作的《牡丹亭·惊梦》。杜丽娘比柳梦梅还高出一头
-
从结构艺术看“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异同
-
作者:郭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主题 传奇 元杂剧 结构艺术 阐述 中国戏剧 舞台 异同
-
描述:突相当复杂,它有两条线索:一是以崔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
-
让昆剧焕发青春
-
作者:李太成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年纪念 文化部 昆曲 昆剧 舞台 继承革新 唱腔 质量 牡丹亭 艺术经验
-
描述:必须使昆剧跟上时代步伐,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革新,使这一古老剧种焕发青春。为此,两省一市一起商订了一个方案,并作出了具体计划。根据计划,上海方面着重抓了两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