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16)
报纸(2041)
学位论文(117)
图书(64)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1)
历史名人 (947)
红色文化 (7)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335)
2012(578)
2010(491)
2009(433)
2008(491)
1998(37)
1993(25)
1990(28)
1985(22)
按来源分组
剧影月报(42)
扬子晚报(39)
舞蹈(18)
中国新闻周刊(10)
潇湘晨报(9)
艺术教育(9)
都市晨刊(4)
中国企业家(2)
中国建设(2)
金陵瞭望(1)
赖斯北京斡旋:重启会谈不应是唯一成果
作者:黄一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国  国务卿  康多莉扎·赖斯  北京  六方会谈 
描述:经过长达一年的延宕,六方会谈的帷幕以出人意料的速度重新开启。经过努力坐到谈判桌前的各方在未来会取得怎样的成果,人们保持谨慎乐观
北京重演“胡布会”中美关系续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财经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  中美关系  美国  外交政策  政治合作  经济合作 
描述:2005年1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京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会谈。2004年11月20日,胡锦涛在智利圣地亚哥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布什。[编者按]
瞭望关注:胡布北京峰会
作者:暂无 来源:瞭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设性合作关系  峰会  北京  人民大会堂  美国总统  国家主席  21世纪  胡锦涛  布什  同意 
描述: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互信,全面推进21世纪中关建设性合作关系。[第一段]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作者:邹红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白先勇 
描述: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牡丹亭》下场诗集唐之研究
作者:陈富容  来源: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下场诗  集唐  集句 
描述:亭〉下场诗的成就,相对的是被忽略了。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分析《牡丹亭〉 的下场诗,便可发现这五十五首集句诗,绝对是汤显祖用心经营之所在,它不但符 合近体诗格律,崭新的诗意也在戏剧中,充分的发挥了抒情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与改进建议
作者:曹树钧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研究  中国戏曲研究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汤显祖  汤显祖  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 
描述:代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此剧能赢得当代青年观众青睐的重要原因。在表演上此剧尚需进一步精雕细刻,力求达到出出声情并茂。主要演员宜设AB制,以利于演员之间相互的学习和艺术上的竞争。
昆曲精华版《牡丹亭》的魅力
作者:孙书磊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精华  杜丽娘  华版  折子戏  服装设计  灯光设计  至情  离魂 
描述:2005年5月18日,为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 予中国昆曲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四 周年,东南大学和江苏省昆剧院联合举办“昆曲传 播月”活动,演出连台本戏精华版《牡丹亭》。在宁 高校师生
崇明岛上又见“牡丹亭
作者:高选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崇明岛  民间艺术  音乐演奏  崇明地区  崇明县  三四十年代  长廊式  群众文化  文化保护 
描述:在上海市进行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崇明县向化镇一批70多岁的民间老艺人在县文化馆业务老师的辅导下,于2004年恢复排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间音乐演奏活动——“牡丹亭”,同年10月1日,该队伍
牡丹亭》在舞台上的流转
作者:李小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舞台  演出  柳梦梅  至情  思想僵化  折子戏  艺术魅力 
描述:,实际上是以文字的形式描绘《牡丹亭》400年来动人心魄的浪漫之旅。——作者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