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0)
报纸(243)
图书(8)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红色文化 (357)
历史名人 (176)
宗教集要 (12)
地方文献 (1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1)
2010(19)
2009(17)
2008(13)
2006(16)
2004(10)
2003(8)
2002(14)
2001(6)
1995(5)
按来源分组
收藏(5)
春秋(4)
作家文摘报(3)
文史天地(1)
郭沫若学刊(1)
决策探索(1)
党政论坛(1)
齐鲁石化报(1)
新青年(1)
中国老年(1)
趣事逸闻话舒同
作者:龙山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趣事  人生道路  学生运动  革命道路  书法艺术  传奇色彩 
描述:青年时才华横溢投身进步学生运动,走上革命道路后以文韬武略屡立特殊功勋,人生后期在书法艺术上独创一派成就卓著,这大致就是舒同一生的精彩写照.舒同的人生道路曲折而辉煌,充满了变数和传奇色彩,尤其几个少
王征:舒同之子让亚视“改口”
作者:中宁  来源:东北之窗(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征  王征  舒同  舒同  中国海外集团  中国海外集团  战略合作协议  战略合作协议  亚洲电视  亚洲电视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  控股集团  控股集团  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 
描述:3月11日,用20亿元入主亚洲电视的荣丰控股主席王征,促成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国海外集团、粤海控股集团四大国企及北京银行与香港亚洲电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除了得到五大企业老总撑场以外,还有多位经济界重量级人物出现“赏光派对”,战略伙伴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6万亿港元。
不给完美留下遗憾
作者:陈奎  来源:贵州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不给完美留下遗憾》  当代作品  陈奎  文学 
描述:这个班是我才接的九年级.一个周一的早读课,按照习惯我到班上巡查,发现星期五扫地的同学又没倒垃圾,每到星期五孩子们总是把地扫得很干净而垃圾总不倒.
王安石的经学观和他的词
作者:焦宝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经学  经学  词学  词学  词创作  词创作 
描述:王安石是宋史上重要的一笔,但是九百年来褒贬不一。王安石具有既不同于汉唐诸儒又不同于程朱宋儒的经学观,是宋代不可忽视的一位经学大家;同时,王安石以一首《桂枝香》横亘宋代词坛,单片成名,成为宋代词史上的重要词人。从王安石的经学观来关照其词学观,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王安石。
王益和他的“明星缘”
作者:暂无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明星  王益  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开发银行  中级人民法院  剥夺政治权利  2008年 
描述:益,1956年4月1日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他的父亲是白族,母亲则是汉族,在家中排行老大的他尚有一弟一妹。在他年轻的时候,考取北大是许多人的共同梦想,不幸的是在他念小学五年级时,“文化大革命
舒同同志的讲话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亲爱的战友们,同志们:今天,我有机会参加你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大会,作为一个老兵的心情,我是非常激动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
《牡丹亭》后,白先勇又推《玉簪记》(附照片
作者:张裕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张裕)昨天下午,在东方艺术中心的电梯口,遇见一袭黑衣、红围巾披肩的作家白先勇,记者提起几次观看由他制作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点评被他捧红的两位昆曲新人俞玖林、沈凤英的唱念做舞时;白先生停下脚步,红润的脸上笑容荡漾开来:“我刚才又看了一遍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这里的舞台,《牡丹亭》能完
黎安:“遗憾”造就可能(附照片):上榜理由:2004年因昆
作者:柳青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前些天,作家王小鹰和黎安同场领奖,那是在上海文艺创作和重大文化活动颁奖仪式上。王小鹰雅好昆曲,很是喜欢黎安的戏,当面见到,竟是对面不相识。她说,看过许多他在台上的扮相,却一直不晓得他平日里的样子。也是,这些年他只知埋头唱戏,出了剧院便消失在人海,人家所知的他,总是舞台上的“柳生”或“明皇”。
爱上女主播 王益和他背后的明星们
作者:暂无 来源:畅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爱上女主播 王益和他背后的明星们
“不容青史尽成灰”――刘绍唐和他的《传记文学》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文摘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旅美史学家唐德刚说“(刘)绍唐以一人而敌一国”,这成为一则语萃,在华人史学界流传。 刘绍唐(1921-2000),祖籍河北芦台,生于辽宁锦县。“九?一八”事变后,刘流亡山东、上海、南京,抗战胜利后入西南联大,后由北大毕业;曾参加南下工作团,在新华社、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工作。1950年由香港至台,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