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30)
报纸(2030)
学位论文(135)
图书(64)
会议论文(38)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49)
历史名人 (1128)
非遗保护 (9)
地方风物 (6)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4(562)
2013(346)
2012(598)
2010(487)
2009(441)
2008(489)
2007(329)
2006(200)
2005(148)
2003(81)
按来源分组
戏剧之家(17)
西江月(10)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5)
牡丹江大学学报(3)
名作欣赏(下旬刊)(3)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
河南农业(2)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
张家口师专学报(1)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1)
叛逆的闺秀:杜丽娘与薛素姐之比较
作者:赵云彩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薛素姐  醒世姻缘传  叛逆 
描述:在明代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之下,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如杜丽娘、薛素姐之类的叛逆女性形象。她们本来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经过思想上的觉醒和挣扎,她们不再遵守传统的清规戒律,做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奋起反抗
重构的女性神话: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的女性意识
作者:周娅 赖力行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女性神话  至情  至情  生命  生命  性灵  性灵  文心  文心 
描述:《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众多《牡丹亭》评点中突出的一部。其特点在于,作为批评主体的三妇,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本体立场观照下,以生命践行至情、凭"性灵"咏叹至情、秉"文心"体悟至情,重构了一个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论《牡丹亭》的至情表现
作者:章颖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梦中情  梦中情  人鬼情  人鬼情  人间情  人间情 
描述:情感。而只有认识了自我主体和生存的环境,且能为了理想而不畏生死的考验,方能营造出"有情"世界。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
作者:刘松来 方立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至情  至情  主题  主题  异同  异同 
描述: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浅谈《长生殿》对《牡丹亭》的“至情”突破
作者:孙银霞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至情  突破  突破  《长生殿》  《长生殿》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从感情的基础到感情的温度直至感人的程度都以更加深刻的意义诠释了"至情"的含义。倘若说《牡丹亭》为"至情"提供了一个高度,那么《长生殿》定是在它的高度上自然生发了自己感人的"温度"。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牡丹亭》“下场集唐诗”艺术价值微探
作者:何敏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集唐诗  下场集唐诗  至情  至情  唐诗  唐诗  互文性  互文性 
描述:牡丹亭》全本共五十五出,有下场集唐诗共计54首。早在元代杂剧和南戏中都已经有了下场诗。虽然诗歌与剧情有所关联,但诗歌的更多文学功用并没有得到体现。本文拟以这54首下场集唐诗作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
牡丹亭》“至情”思想对明清女性创作的影响
作者:王英达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至情”说  牡丹亭》“至情”说  女性创作  女性创作 
描述:明末清初,女性作家开始活跃于文坛,汤显祖《牡丹亭》的"至情"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女性的创作。柳如是诞生在明清之交,其出身于娼寮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她对《牡丹亭》有独特的了解与喜爱,其诗学思想受《牡丹亭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女性  意蕴 
描述: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汤显祖的至情
作者:陈美玲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情感本体  以情抗理  情胜于律 
描述:汤显祖的至情论具有丰富且崭新的理论内涵,他将情感推举到本体的地位,认为是万事万物的驱动力,用情对抗现实中的理法,主张情胜于律的戏剧观,不论是作家的创作还是演员的表演都需要情的参与,对情的极力提倡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