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6)
报纸(13)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3)
地方文献 (7)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3(4)
2012(7)
2011(11)
2006(7)
2004(2)
1999(1)
1998(3)
1996(5)
1986(3)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3)
戏剧文学(2)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新读写(1)
法学杂志(1)
抚州日报(1)
优品(1)
美术研究(1)
抚州师专学报(1)
“至情”的生死恋歌——论《牡丹亭》以“情”反“理”的审美意蕴
作者:王华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至情  封建礼教  审美意蕴  生死  汤显祖  爱情  作品  本性 
描述:的爱情描写虽然也涉及到对门第观念的批判,但主要却是
“临川四梦”——汤显祖的自然人性梦
作者:刘泓岑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自然人性      自我实现 
描述:映了作家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失落感。
柳永:都是填词惹的祸
作者:汪亮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三变  柳词  晏殊  教坊  仕途  京城  不良影响  自然  官员 
描述:柳三变到汴京应试,整日价流连狎邪,批风抹月。他新艳婉丽的歌词在娱乐业发达的京城尤其受欢迎,教坊乐工得到新曲新腔,找他填词,总能很快风行。名妓争唱柳词,不认得柳七公子的,便要
心灵家园
作者:于望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柳永  人生  心灵  晏殊  艺术  三种境界  生命痕迹  现实主义  自然 
描述: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精选了三句宋词,白描出人生的三种境界,是为中国传统文人极为看重的精神牧场:一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柳永的
溪口的桥
作者:裘国松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溪口  蒋介石  石拱桥  水色  王安石  水声  自然  溪南  水势  文昌 
描述:四明南麓雄镇溪口一带的山水,着实是宋代“米家云山”的自然版本。其间清溪蜿绕、小水私语,桥便多得随处可见。溪口武山,蒋氏别庄文昌阁之下,古剡溪之湄。就有一座憩水桥。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常
题壁诗说略
作者:李秉鉴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壁诗  诗歌  苏轼  白居易  李东阳  元稹  自然  扬州  保护  晏殊 
描述:题壁诗说略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自然场景意象研究
作者:陈丽勤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场景意象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描述:同构。而自然在戏剧文本中的意义建构功能和文化呈现功能,可以在自然场景意象身上得到多维度的展现和表达。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因其戏剧文本在自然场景意象展现上的独特性,具备了研究的范本性。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