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4)
报纸
(11)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3)
地方文献
(9)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0)
2009
(6)
2008
(5)
2006
(4)
2003
(4)
2000
(3)
1999
(5)
1998
(4)
1996
(3)
1994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名作欣赏
(2)
戏文
(1)
文化交流
(1)
文史大观
(1)
海燕
(1)
新世纪周刊
(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1)
作家杂志
(1)
相关搜索词
书信
唐宋八大家
原型
抑郁症
原始生命力
吴炳
写作
学生
小提琴协奏曲
申时行
王安石
包公
历史上
公元
拍曲
礼
大运河
古典
师范大学
感情投入
孔子
圆融观照
南派
周文化情结
咏农诗
周亮工
夕阳
情不情
清前期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自恋情结】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年龄·欲·情——杜丽娘与崔莺莺品较
作者:
黄毓文
郭晶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生理发育
程朱理学
汤显祖
原始生命力
封建礼教
王实甫
原发性
自恋
描述:
明析,有了自控能力。正因为二者生理发育的不同,才导致这两朵爱情之花结出了不同的果实。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
情结
作者:
孟庆茹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仕隐
情结
道
周礼
仁政
描述:
《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隐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隐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道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到隐这一人生转折的是中庸思想,仕隐情结伴随孔子的一生。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