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4)
报纸(126)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1)
地方风物 (33)
红色文化 (9)
地方文献 (6)
非遗保护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98)
2013(14)
2012(15)
2010(10)
2005(9)
1998(6)
1993(3)
1988(3)
1985(5)
1984(1)
按来源分组
临川晚报(5)
朔方(1)
华兴时报(1)
环球中医药(1)
实用放射学杂志(1)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
福建医药杂志(1)
东南国防医药(1)
中华中医药杂志(1)
江苏中医药(1)
刘绍能教授辨治食管病经验
作者:王靖思 刘绍能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食管  辨证治疗  专家经验 
描述:逆、制酸抗损的药物,以消除胃酸对食管的损害。
王安石的“三不畏”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市场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标签基层政绩在基层,一些干部上任之后急于出政绩,三把火烧得有些猛,烧出一连串后遗症来。其实,有必要王安石的“三不畏”,要“三畏”:不是“天变不足畏”,要敬畏天变,不要搞人定胜天的蠢事,不要破坏
王益前:用“定单”领跑行业
作者:刘元  来源:企业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定单  模式  行业  鲁迅  制胜法宝  改革创新  公司  紧固件  电力铁塔  独创 
描述:法子去改革的人,独创了"定单"模式,将公司引领到新的高度。
炎症应是一把双刃剑
作者:袁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所致,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吸烟的男人远比女人要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是男女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属于内因,与外部因素关系不大。 具体说,大量证据表明,慢性炎症能够导致癌症。某些病菌,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杆菌,能够诱发消化系统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胃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雌激素(Estrogen)能够降低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从而降低胃癌的风险。比如,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以及停经较晚的女性,其消化系统炎症的发病率比普通女性要低,而她们的胃癌发病率也较低。 为了搞清雌激素的作用机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比较医学研究所所长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博士决定用小鼠来做研究。首先,他和同事们研究了被摘除卵巢的雌鼠,发现胃癌的发病率果然升高了。然后,研究人员又想办法让雄鼠患上胃炎,再为它们强行注射雌激素,结果发现注射雌激素后的雄鼠没有一只得胃癌,而未注射雌激素的雄鼠则有40%陆陆续续患上了胃癌。
龚建华深入乐安坑古村调研
作者:邹春林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乐安讯  4月4日,市委书记龚建华深入“千古第一村”乐安县牛田镇坑村,就坑古村的保护与开发进行调研。市委秘书长李建林陪同调研。   坑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清古建筑众多。该村
南丰潭湖、乐安坑冲刺省级风景名胜区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实习生王祎晚报记者赵静波 晚报讯记者近日从市园林绿化局风景名胜科了解到,我市已启动符合条件的南丰潭湖和乐安坑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工作,目前,坑古村景区和潭湖风景区相关申报资料(申报书、资源评价
大师已乘黄鹤去枰上仍兴中国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苦捱了半年多的病痛之后,一代围棋国手陈祖德九段昨天20点48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逝世,享年68周岁。 陈祖德去年被查出罹患胰腺癌,于今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但仍无法彻底治愈,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近段时间,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10月31日,陈祖德再次昏迷,一直到昨晚去世。 陈祖德是新中国成
大师已乘黄鹤去纹枰永传“中国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周芳明)他是中国战胜日本九段的第一人,他开创并发扬光大了“中国”布局,他的《超越自我》获得“人民文学奖”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就是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陈老在苦挨了半年多的病痛
抗战时期荣县的黄希濂斗争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荣县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唤醒民众投入抗战,募捐、义卖支援前线。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捐献寒衣”。同时揭露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罪恶行径,黄希濂斗争的胜利
关于学院、“愤怒”与双语:欧阳昱访谈
作者:梁余晶 欧阳昱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英文写作  欧阳  英语  汉语  长篇小说  创作  出版界  中文  双语 
描述:诗。1986年到上海华师大读研究生期间,又写了大量中文诗和少量英文诗。这些英文诗如果搜集起来,应该有一定数量,但那个时期的英文不一定很好。我1991年去澳大利亚读博士,并没有计划用英文写作,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下逐渐生发的。读博期间(1991~1994),用英文写了两部诗集,同时仍以汉语写作,并把汉语写的诗自译成英文投稿,有些发表但大量遭退稿。其实我从未打定主意一定要以英文创作,期间曾经为此而相当困惑和迟疑,最后选定不牺牲汉语,同时两条腿走路,但汉语主要用来写诗的双语创作“方针”。 梁:你在用英文写作的开始阶段,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欧阳:英文创作其实没有太大问题,有了想法写就行了。再说读博期间,要大量阅读英文作品,人的思想基本上浸润在英文之中,人也活在澳大利亚这个英语语言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