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礼貌修养应是旅游职业教育的必修课
作者:栾扶桂  来源:旅游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职业教育  礼貌修养  旅游工作者  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  旅游人才  礼貌的本质  道德教育  礼节  心理需求 
描述:礼貌修养应是旅游职业教育的必修课栾扶桂北京联大旅游学院社科部礼貌修养是旅游工作者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素质,因此,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应该把礼貌修养作为一门必修课。礼貌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根据道德的分类
两峰并峙,双水分流:《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作者:薛如林  来源:外交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杜丽娘  莎士比亚  汤显祖  人文主义  柳梦梅  封建礼教  资本主义萌芽  个性解放 
描述:两峰并峙双水分流——《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薛如林《牡丹亭》(1598)和《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都是戏剧名著。它们的问世先后仅差三年;它们的作者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虽然生不同岁,却死于
应是“沸沸扬扬”
作者:赵笑康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一队  用词不当  体制转型 
描述:第4版《八一队体制转型不能冒进》:“谈到前几天在此间闹得纷纷扬扬的郝海东转会未成一事……”句中“纷纷扬扬”用词不当,应是“沸
散文应是……
作者:周熠  来源:散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生命激情  雷电  本真  古流  流向  开花  界定  美学  投射 
描述:欢离合投射其中,或隐或现,或浓或淡。换言之,在散文的古老而现代的河流里,无不折射倒映出人生、社会、自然、美学、哲学……大千世界、百
编辑应是读书人
作者:王建辉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辑出版部门  读书人  编辑工作  三重境界  进行时态  传教士  《唐诗小札》  服务能力  三十年代  高级知识 
描述:文章中说到几个人给他的印象,“还有韩中民和吴道弘都是勤奋好学,爱书成癖的年轻人”。 爱书是一种情感。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要受到书的熏陶,书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是别样东西不能替代的。要有一种爱书的情感,先得是一个爱书人。天生一片爱书之心,这是编辑作为读书人的第一重境界。 爱书人或者爱书家做为一个词的提出,专利属于叶灵凤,见之于他的《读书随笔》。陈原则多次谈到,编辑出版人尤其是出版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书迷。邓蜀生用书生这个词。我读过一篇他的文章,说到最重要的是,我们人民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从来都是由学有专长的高级知识分子担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生”。书生一般说来是读书、知书、爱书的人,故而常要求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读书、知书、爱书的素质。邓的话说得让人向往。眼前的例子还有一个。姜椿芳...
广播新闻应是"浓缩铀"
作者:崔正来  来源:中国广播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广播节目  新闻 
描述:广播新闻应是"浓缩铀"
督查效应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暂无 来源:办公室业务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督查工作  果业开发  领导干部  减轻农民负担  督促检查  沿线生产力布局  农民负担反弹  工作部署  1995年  工作落实 
描述:的作用。 ——督查能够促落实。 1995年,地委、行署把果业开发作为京九铁路沿线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提出了全年完成新增果园20万亩、今后五年内新增果园150万亩的目标。为此,年内地委对果业开发进行了三次大督查,连续发出督查通报5次,真正做到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已经落实的查效
应是“延伸”不是“沿伸”
作者:顾秀华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岸线变迁  《新民晚报》  见证 
描述:《新民晚报》1995年11月15日第11版《浦东第一树》中有一段话:“它是浦东海岸线变迁的见证,它看着浦东逐渐变大,海岸线向远处沿伸。”这里的“沿伸”似应是“延伸”。
应是“吴侬软语”
作者:袁诹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方言  吴侬软语  吴语  评弹  苏白  专刊  文化 
描述:第22版是文化消费专版。其中有个栏目,栏名为“吴言侬语”,专刊评弹演出消息。 “吴言”,不难理解,指吴方言,这里指评弹表演所用的苏白。“侬语”则颇为费解。 侬,在古代吴语中是第一人称,
应是姓成名名
作者:左其璋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人物指称  称名  语文知识  主要人物  亲属关系  理由  蒲松龄  语素  简称 
描述: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