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定向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探析
作者:杨丽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定向  思想变化  原因  罗汝芳  胡直 
描述:一阶段以不容已为宗,不容已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工夫。就本体来说定向认为人人先天具有至善的本性,圣人与愚夫愚妇同,就工夫来说定向认为外在的欲念偏见容易使人丧失至善本性,因而要经常反身默识,从心
永 ●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伤永》 (北宋)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永[北宋]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经典●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永》背后的故事
作者:何祥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永》  故事  语文课本  家长教育  王安石  名篇  初中  老师 
描述:王安石的《伤永》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其故事也成为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事例。可是如果我们能不被王安石滴水不漏的叙述与论证所震慑的话,那么我们便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永巧遇吕蒙
作者:江雅玲  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金溪  前时  江西  努力学习  读书  肯定  天资  三国时期  暗中摸索 
描述:矣!”门外的方永听后闷闷不乐,便到酒坊大喝一顿。 “到底怎么了?我难道不是别人眼中的神童了吗?”方永自言自语,忽然眼前一黑,周围化作幻影,他在黑暗中摸索。不知怎的,眼前又出现了一片光明
“神童”长大后:“伤永”的现代启示录
作者:韩艳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童  学习生活  父亲  历史文化  王安石  现代启示  故事  长大  南开大学  底蕴深厚 
描述: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曾在其《临川先生文集》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愿学习和被父亲当做造钱工具而沦落成一个普通人。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张北齐:张大千
作者:暂无 来源:青春期健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北齐  四川内江  李瑞清  少年  正权  青年  居士  代表作品  原名 
描述: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曾入佛门,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还俗后以号行,四川内江人。少年习画,青年时赴日学画。回国后师从李瑞清及曾熙学习书画。卓绝
诗人幸会在宣
作者:张宝申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社  黄爵滋  历史文脉  林则徐  蒋士铨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  编辑出版  文化品牌  龚自珍 
描述:数年前,原宣武区作协成立了"宣诗社",不定期编辑出版《宣诗刊》,吸引了京城许多诗人参加。笔者亦应邀参加过"陶然亭菊花诗会"、"法源寺丁香诗会"等活动。宣诗社承袭了宣的历史文脉,成为京城诗人
云书法鉴赏
作者:张国宏  来源:秘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卒年  中书舍人  永乐大典  省博物馆  书法家  陶宗仪  明代  赵孟  江西  篆法 
描述:云,生卒年不详,字清轩,号远斋,江西南城人。明代书法家。永乐(1403-1424)间以能书征,授中书舍人。预修《永乐大典》,累官太常卿。善书画,尤精篆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云篆法得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