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导读应是系统性导读:以鲁迅《朝花夕拾》为例谈名著导读方法
-
作者:崔娟梅 来源: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系统性 要读 会读 美读 思考 《朝花夕拾》 例谈 方法
-
描述:新课程改革中,"名著导读"被列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然而这项内容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导读效果却是不尽人意。文章主要论述教师对学生的名著导读应该有方法,成系统性,即从"要读名著"、"会读名著
-
湿的汤显祖和干的翻译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白先勇导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中国文学作品的性描写,直白多过暗示,臆想多过实际,粗俗多过浪漫幽默,稍显低级。中国文学要想在世界人民面前藏拙,必须得找合适的翻译,而且那翻译的汉语水平不能太好
-
教师应是道德教育的躬行者
-
作者:黄芳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素质教育 人格 知识 方法
-
描述: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
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的翻译
-
作者:杨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牡丹亭》 期待视野 视阈融合 空白点 审美距离
-
描述:习俗、审美三个层次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读者,并灵活使用多种翻译方法如音译、增译、省略以及意译和直译等来满足读者的接受能力。该项研究总共包括六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
-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
译人已乘黄鹤去 师长风范永流长:记国际知名口译理论家谢莱森
-
作者:胡玲 刘军平 来源:东方翻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译理论 理论家 翻译 国际 黄鹤 人生 师长 以色列
-
描述:2012年11月10日,国际口译界的重要人物、以色列学者米瑞安姆·谢莱森格(Miriam Shlesinger)与世长辞。作为全球知名的翻译理论家,谢莱森格为口译理论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她的离世令
-
浅谈选择诗眼的方法
-
作者:王秀英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诗歌鉴赏题 答题技巧 选择 常见题型 高考 杜审言 语言类 学生 王安石
-
描述:3年安阳市二练出了一道炼字题,学生做这道题时有相当一部分选错了字。有的同学选了"系"字,有的同学选了"迟"字。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古人写诗,有时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尾联中
-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与解题技巧
-
作者:毛高阳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景抒情诗 解题技巧 鉴赏方法 《四溟诗话》 《诗薮》 诗歌美学 情景交融 胡应麟
-
描述: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更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喻:“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景交融乃中国诗歌美学之精髓。
-
互文性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互文性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互文性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
-
翻译美学视角下《牡丹亭》汪榕培英译本研究
-
作者:冀丽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翻译美学 意境 美的再现
-
描述:术方面达到了创作的最高水准。如何通过翻译使目的语读者感受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魅力,体会美的感受,一直是译者面临的挑战和不断追求的目标。 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汪榕培教授的《牡丹亭》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