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两句翻译的质疑
作者:王伟丽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翻译  王安石  文言文教学  质疑  高中语文  语文课本  无所适从 
描述:能理解,但在第三段的几个句子的翻译上,却产生了分歧。第一句是该段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中的“于是”,有的认为是承接上文的记游,直接译为“于是”,也有人认为应译为介宾短语“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视角
作者:常聪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牡丹亭》  翻译  比较 
描述:视角对比《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本文试图找到最佳关联的翻译。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回顾了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对关联理论的研究、《牡丹亭》翻译的研究以及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挽断罗衣留不住,闻琴解佩神仙侣:从晏殊《木兰花》看文化负载
作者:张曼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  翻译  异化  异化 
描述:为更好促进中西跨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民族隔阂与冲突,了解民族文化与特色特别是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格外重要.本文以晏殊<木兰花>一词"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一句为例,探讨文化负载词
中国的“牛”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少先队员(知识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牛”  文化  中国  民族英雄  政治家  王安石  文学家  赞美 
描述:牛,当然不是无缘无故,是因为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试论文学翻译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描述: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很多译者注意到了原作者在原作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其保留到目的语文本
论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翻译的运用:以晏殊的《蝶恋花》英译本为例
作者:戴郁莲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陌生化  诗歌翻译  陌生化翻译 
描述:仅能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也丰富了译入语的文化。通过晏殊《蝶恋花》及其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说明了合理运用陌生化翻译手法的重要性。
从认知图式理论视角看文化负载词翻译:以汪译《牡丹亭》为例
作者:林佳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描述: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戏曲《牡丹亭》体现的文化内涵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相生  情至  圆梦  尚空 
描述:层次。而此四大层次,又源於中国哲学美学发展脉络,所具有的儒家「情」与「性」、道家「虚实相生」、佛家「尚空」等思惟观点。
《左传》周礼文化的历史探究
作者:罗霄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周礼   
描述:周礼是中国西周时代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规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直至春秋时期才开始逐渐走向崩溃。《左传》作为一部记载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史籍,真实地反映了周礼的广泛应用与趋于崩溃,预示了新的价值观念的兴起
《牡丹亭·标目》的三种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作者:傅张萌 何大顺  来源:海外英语(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  翻译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  舞台剧本  舞台剧本 
描述:形式大于翻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