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6)
报纸(126)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1)
地方文献 (12)
非遗保护 (5)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56)
2013(11)
2012(26)
2011(20)
2007(20)
1999(2)
1998(5)
1997(5)
1996(4)
1987(5)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2)
洛阳师专学报(1)
桂林晚报(1)
四川工人日报(1)
兰台世界(下旬)(1)
社会科学战线(1)
东南文化(1)
民主与科学(1)
司法改革杂志(1)
广西日报(1)
陈奎霖油画作品展在邕开展
作者:   来源:广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5月22日,“本真之美——青年油画家陈奎霖作品展”在广西博物馆开展。这位80后女画家的油画作品《追逐》曾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并获“第七届广西体育美展”一等奖;作品《校区风景》曾入选“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 此次展览从陈奎霖的《单车女孩》《渔船》《风景》三大系列作品中精
人民观审不应是参「观审」判
作者:   来源:司法改革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人民观审不应是参「观审」判
凌云一
作者:刘绍棠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羽  共产党员  无产阶级革命  刘绍棠  文学创作  抗日战争  时代精神  说俏皮话  艺术欣赏  《大海》 
描述:凌云一刘绍棠白羽同志八十高龄了,我也年届六十。他是我的文学前辈和革命前辈,还是我的老乡亲。虽然我们之间并无多少交往,但是我对他怀有特殊的同乡之情。白羽同志祖籍山东青州府,祖上逃荒到通州落户,后又
战国旌考
作者:王厚宇 谷玲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周礼正义》  羽状物  孔颖达  孙诒让  青铜器  羽毛  郑玄  游车  纤维类物质 
描述:战国旌考王厚宇,谷玲《列子》云:“黄帝与炎帝战,以鹰为旗帜。”这是鸟用于旌旗的初始,也是我国早期的旗帜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早期的旌形象无法考见。历代的经学家也对此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可喜
战国时代的
作者:王厚宇 谷玲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代  《周礼》  《周礼正义》  羽状物  青铜器  孔颖达  羽毛  郑玄  游车  山东长岛 
描述:刻纹铜器上的纹饰。镶嵌铜器有传世铜器车马猎纹鉴(以下简称车马猎纹鉴),故宫博物院所藏射猎攻战纹铜壶(以下简称故宫壶),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以下简称山彪镇鉴),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射猎攻战纹铜壶(以下简称百花潭壶)。刻纹铜器有山东长岛王沟出土的铜鉴(以下简称长岛鉴),江苏淮阴高庄墓出土的铜箅形器和铜器残片(以下简称淮阴铜箅形器和铜器残片)。这几件铜器来历清楚,鉴定准确,图像清晰,资料翔实,皆为战国早中期的器物。其出土地点虽有河南、四川、山东、江苏四省,但纹饰中的人物形像、服饰用具、仪礼内容、车船形式相当一
浅谈初献六
作者:杨明 李亚光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变化 
描述:春秋时期,表面上看周王室仍是"亲亲、尊尊、长长"[1]499,实际上其内部已是暗流涌动。鲁隐公选择"初献六",[2]40一方面,说明鲁隐公是一个恪守周礼并能予以表率的诸侯;另一方面,也说明春秋时期
赛陈郁爆冷出局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京时间12月9日消息,俄罗斯羽毛球公开赛今天凌晨结束了各个单项半决赛的争夺,中国小将吕轶闯入男单决赛,头号种子陈郁却爆冷出局。此外,王仪涵、于洋/何汉斌和于洋/杜婧分别打入了女单、混双和女双决赛。 吕轶与印尼选手尤纳斯的交锋首局打得非常的激烈,吕轶一度14比19大比分落后,关键时刻吕轶打得积极主动
广西陈郁上调国教练组
作者:暂无 来源:桂林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广西陈郁上调国教练组
试论严诗论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作者:曹东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宋理学  朱熹  陆九渊  包扬 
描述:的浸染。而且,严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茶圣陆赣境行踪
作者:段红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经》  星子县  民国初年  招隐  庐山  王安石  康王谷  茶叶科学  江西 
描述:茶圣陆赣境行踪南昌二中段红陆为了撰写《茶经》,从二十一岁开始,踏遍了当时南方三十二个州的茶区和名山大川,考察茶事,弄泉煮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纪念的遗物、遗迹,诸如“苕溪草堂”(浙江)、“青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