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4)
报纸(21)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9)
地方文献 (6)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
2013(3)
2012(12)
2010(2)
2008(6)
2007(8)
2003(1)
1998(2)
1989(1)
198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
名作欣赏(2)
出版广角(1)
中州学刊(1)
文学自由谈(1)
中国民政杂志(1)
金田(1)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1)
海内与海外(1)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1)
刻在记忆深处的年味
作者:张宁生  来源: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风情画  记忆  刘绍棠  京郊  作者  场景  乡土风情  年货  民风  形象 
描述:七年级《本命年的回想》:美丽的场景、淳厚的民风、形象的描摹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描绘得多姿多彩,跃然纸上,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京郊大地浓郁的年味
记忆中的沙砾——刘绍棠逝世十年祭
作者:王彬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逝世  记忆  北京西城区  四合院 
描述:第一次见到绍棠先生是在1984年的冬天。应该是初冬,天气阴沉、寒冷,冬储菜已然上市的时候。绍棠先生那时住在北京西城区光明胡同的一小院里。不是四合院,而是三合院,有南房、东西厢房,在本该是北房的地方上生长着一株枣树。
地志与记忆:南宋地方百咏组诗之研究
作者:刘芳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董嗣杲  地方百咏  南宋  地方  记忆  方信孺  曾极 
描述:百詠組詩形式分別歌詠南海、金陵、西湖之意識、三組地方百詠組詩之內容特色與文本中呈現的地方記憶與地方感。地方百詠組詩之文本脈絡歷經魏晉、唐與北宋,融合園林題詠、行旅古蹟題詠與詠史組詩之文化底蘊。其興盛的原因有:一、宋代旅行活動盛行,名勝景點興起;二、南宋疆域改易,造成南宋詩人的地域認同呈現多元複雜的心理;三、南宋出版業興盛,讀者對於地誌文本有可供資鑑與再現地景的要求。而方信孺南海百詠、曾極金陵百詠、董嗣杲西湖百詠分別記憶了南宋中晚期廣州、金陵、西湖三地的自然景觀與其人文歷史,亦在其中寄託了個人情志與記憶。
哲思深蕴的记忆“眺望”:对李浩《将军的部队》的阅读印象
作者:彭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忆  将军  短篇小说  部队  叙事者  人生经历  生活细节  叙事笔调  军旅小说  鲁迅文学 
描述:李浩的《将军的部队》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单看题目,难免望文生义,视这篇小说为军旅题材,但在获奖后的一次访谈中,作者却声称:不希望它被定位为单纯的军旅小说,它是一部关注情感的作品。①诚如斯言,小说并未具体塑造传统意义上有血
精神永驻记忆长存:追忆姜洪吉校长
作者:即墨市老年大学  来源: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年大学学员  校长  教育事业  老年教育  老年人  即墨市  精神  健康发展  老年学  记忆 
描述:,以实际行动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远去的记忆,永久的怀念:陈善文女儿陈道英追忆与陈善文有关的
作者:李传亮 周汉强  来源:金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云香精  正骨水  父亲  母亲  制药厂  纪实文学  记忆  回忆说  玉林  弄人 
描述:无疑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在此,我们不想评说历史的曲直,只想通过陈善文女儿对父亲一丝淡淡的追忆让我们知道原来的陈善文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敬业。
放逐记忆
作者:孙丽萌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湖  牡丹亭  灵隐寺  红苹果  鹅卵石  “美”  小女孩  断桥  三R  头发 
描述:放逐记忆
“一面之交”的记忆
作者:张扬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张扬  文化大革命  《握手》  个性精神  “右派” 
描述:“一面之交”的记忆
论新时期的作家群体
作者:何火任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群体  湖南作家群  文学流派  新时期作家  刘绍棠  思想艺术  北京作家  地方作家  文坛  作家主体 
描述:呼:嗬,女作家群出现了! “知青”作家群出现了!“海派”话剧作家群出现了! “儿童文学”作家群出现了! “朦胧诗派”诗人群出现了! “新边塞诗派”诗人群出现了!……
知识人印象:读李怀宇《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
作者:吴丙年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识人  台湾文化  中国文化  印象  白先勇  形象  群体  牡丹亭  开拓  价值 
描述: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 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人吧,比如我自己,也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的人。但在作者李怀宇看来,“知识人”的概念却不那么简单。就《知识人》这本访谈录来看,作者所拜访,所记录之人,诸如白先勇、余光中、郑愁予、南方朔、隐地等十六位人物,个个成名在早,皆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文章一篇篇读过,我们会发现,“知识人”,该是那些有别于普世目光、情怀、抱负和社会担当的人。这些“知识人”给我的印象,或有着清透高远的目光,或有着博大,亲切的人类情怀,或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抱负和担当。总的来说,知识是不是力量,知识能不能改变世界,前提是有没有这样的“知识人”存在。 说及“清透高远的目光”,白先勇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