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2)
报纸(118)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6)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6)
地方文献 (33)
地方风物 (4)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1)
2013(16)
2012(23)
2011(28)
2006(17)
2005(5)
1998(7)
1997(3)
1995(1)
1981(3)
按来源分组
温州都市报(3)
法律与生活(3)
焦作日报(1)
考试(新语文)(1)
健康大视野杂志(1)
老年生活报(1)
民族艺术研究(1)
理论与当代(1)
健康报(1)
中州学刊(1)
思思教王相周“要高调”
作者:陈慧  来源:信息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比赛被更多人熟知,不过前来捧场的另一位民歌歌手思思就现场力挺王相周歌艺好却不张扬,“劝告”她可以再高调
李浩:教授的灵魂,法官的楷模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浩:教授的灵魂,法官的楷模
外婆,您一路走好 李浩
作者:暂无 来源:眉山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外婆 从我记事起 我就一直跟在您和外公的身边 从还穿着开裆裤 挤在河边的平屋里 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空空的墙壁上贴满你们爱心的成果 满满整墙的大红花 到后来的两室两厅 祖孙三人开心地住在一起 外公不愿待在家里休养 仍要用毕生的医学帮助他人 您也不愿闲着 非要在外面张罗个小摊位 卖些小学生的
汝芳的“日用”美学
作者:沈玲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汝芳  日用  审美主体  中和 
描述:一种自然真切的审美形态,人必须忘记物欲与功利,以自然而然的率真态度亲近每日所处的生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只有保持着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不虑不思、率性本真,最终才能获得人自身的完善与道的完善,达至中和的最高审美境界。
汝芳与佛教的因缘
作者:刘聪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汝芳  佛教  交往  十三年  净土信仰  佛学研究  太湖县  净土思想  嘉靖  万历 
描述:作为阳明后学中的代表人物,汝芳历来被认为与佛教交往密切,但少有学者专门考察其与佛教的交往经历。本文系统考察汝芳一生与佛教交往的过程,认可禅宗而反对净土的信仰倾向,以及时人对汝芳与佛教交往的看法
会武的“神人”生活
作者:许小轩 黄福平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南丰  南丰  面具  面具  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  永乐年间  永乐年间  国家级  国家级  表演  表演  江西  江西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技艺  技艺 
描述:傩舞是古代"傩祭"仪式中跳的舞蹈,傩祭源于史前社会的图腾崇拜,在商代形成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到了周朝时叫作"傩"。在漫长的二千多年中,"傩"寄托着人们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活跃于神州大地,在岁月中与时代交织,与艺术结合,传承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的活化石"。
C“点”破尴尬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凭借本场的点球破门,C将自己联赛进球数提升至29球、赛季总进球数达到41球,距离其42球的纪录仅剩一步之遥。他还打破了一个尴尬纪录:此前与巴萨的6场比赛,他一球未进,甚至曾将点球罚失。
运用研究成果 推进人大工作 何涛主持全省人大
作者:暂无 来源:大同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潘红) 昨日下午,全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会议在雁北宾馆召开。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何涛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吴临芳、王玉明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领会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交流了各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经验,探讨了加强人大常委会研
为官当种思想“疫苗” ◎刘绍堂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纵观被揭露出的有些腐败分子开始并不坏,并有看得见的政绩。但因缺乏抗腐免疫力,当传染性极强的腐败病毒袭来时终被感染,成为罪恶深重的贪官。实践告诉我们,预防疾病时重视免疫力,种药物疫苗保健康;为官
关于“座上客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
作者:蒋东永 于洪珍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律诗  互相影响  对联  古代诗歌  对偶  孔融  文体  独立  晏几道  对仗 
描述:古时文人骚客将吟诗作对视为风雅之举,联和诗作为独立的文体,各有所长,互相影响。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格律诗有某些相似。而对联讲究对偶,格律诗同样讲究对偶,因此有观点认为"对联源于古代诗歌而后自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