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0)
报纸(122)
会议论文(10)
学位论文(5)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33)
地方文献 (35)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3)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62)
2012(32)
2010(21)
2009(31)
2007(17)
2005(17)
2002(11)
2000(11)
1988(10)
1987(11)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20)
抚州师专学报(1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州学刊(2)
中医文献杂志(1)
中国中医药报(1)
成都商报(1)
时代财会(1)
法音(1)
周易研究(1)
关于道统、学与政关系的沉思: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
作者:郑晓江  来源: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朱熹与陆象山  教育理念与制度  反思与启迪 
描述:本文主要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与政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并从传统
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一和良性互动
作者:李国华 周珊萍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预设  预设  生成  生成  和谐统一  和谐统一  良性互动  良性互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描述:生成是对预设的否定与背离,过度的预设也会限制、阻碍生成出现.但二者又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能够和谐一致和良性互动.在预设中能积蓄生成元素,为生成创造条件,作好应对准备;生成也能促使预设不断完善,并在某些方面体现和实现预设.
作者:龚令民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史  陈寅恪  太阳  许慎  代表  英国人  说文解字  化成  天地人 
描述:如果你问英国人,太阳为什么是sun,他肯定答不上来;同样的问题假如你问中国人,估计只要上过学的都觉得你挺无聊。记得小学一年级刚识字那会,老师就不厌其烦地,日最初是一个带点的圈,圈代表太阳,点代表
李贽的童心与汤显祖的情至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贽  李贽  童心  童心  汤显祖  汤显祖  情至  情至 
描述: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情至与李贽的童心
牡丹文化
作者:于海生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文化  洛阳牡丹  雍容华贵  牡丹花  芍药  武则天  民间节庆  百两金  杨贵妃 
描述: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在古代,国人对它就情有独钟,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在民间节庆、民俗礼仪、文化、医药
待从头,盛情不周
作者:蔡正仁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年演员  上海昆剧团  戏剧文学  百花齐放  昆曲  艺术家  剧目 
描述:《牡丹亭》确是中国戏剧文学宝库中的珍珠,是昆曲久演不衰的剧目。而今,它在上海昆剧团正呈现着百花齐放的局面——昆曲几代人都深情于它,着迷于它,并探索于其中。上昆《牡丹亭》的演出版本有好几种,如交响版、二本、三本、艺术家版、青年版……
刘绍勇
作者:暂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重回东航:“这次回来,即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8年多前,我曾在东航工作了两年,当过总经理,大多数管理层熟悉;陌生,我离开东航6年多,中国、民航业和东航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次回来,我的压力
小人古今
作者:刘傅海  来源:源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魏忠贤  李斯  行为表现  吕惠卿  生存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上  王安石  王莽  袁世凯 
描述:在中华大地上,是不是一有人类就有小人,我不知道。但据史料记载,起码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小人群落就已经人丁兴旺,而且横行肆虐了。我案头有一
论汤显祖的“言情
作者:郭志斌  来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言情  言情  至情  至情  教化  教化 
描述:汤显祖的言情内涵丰富,作者推崇情感的极致状态——至情,并以情而反理,以梦而释情。在论及戏曲言情的作用时,他又归之于传统的教化作用上,这就从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地位。
胡应麟的“气运”
作者:余群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气运”  “气运”  内涵  内涵 
描述:胡应麟论诗注重诗歌的源流演变,提出了格以代降、体以代变的文学史观,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所谓的气运。胡氏所谓的气运,其渊源是前人的相关理论,它的内涵是指影响文学之政治、社会、时代、审美、自然规律等因素的结合体。气运理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