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6)
期刊文章(168)
学位论文(7)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0)
地方风物 (6)
地方文献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2(28)
2011(23)
2010(24)
2008(20)
2007(14)
2006(19)
2005(8)
2002(8)
2001(10)
2000(8)
按来源分组
中国林业产业(1)
东方丛刊(1)
工程建设标准化(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中华戏曲(1)
现代企业(1)
浙江财税与会计(1)
国际金融(1)
能源评论(1)
抚州师专学报(1)
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比较
作者:王晓如 姬炎隆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内容比较  内容比较  社会生产力发展  社会生产力发展  改革运动  改革运动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统治者  统治者 
描述:对今天也不乏有益启示。
胡布会 重点谈经济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在利马会见美国总统布什。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强调,回顾这些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经验是,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增进互信、加强合
经济视角下的《邯郸记》解读
作者:郑艳玲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经济视角  经济视角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记》以卢生和崔氏的夫妻关系之变迁表现出金钱对家庭以及人性的影响;以卢生和宇文融的矛盾冲突表现出金钱影响之下的社会百态,以及商业经济的黯淡前途。
李觏经济思想再研究
作者:李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经济思想  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描述:、农商关系思想等都发生了与唐宋变革的背景相对应的转型。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其中“为富人辩护”的“保富论”是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崭新经济思想之一。李觏是唐宋时期经济思想家中
这些经济热点离我们并不遥远:□本报记者 黄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回首过去的一年,物价、炒股、住房、加息等反映中国经济状况的词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航天员工?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航天人,听取了他们对当前经济热点的判断与思考。 物价让人学会精打细算 2007年
王益区以招商引资促经济快速增长
作者:彭吉增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益区以招商引资促经济快速增长
王益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作者:段海洲 杜辉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益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作者:葛金芳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政治基调  经济变革  兵制改革  科举改革  王安石变法  启示 
描述: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关注考纲变化 重视经济民生
作者:杨宗年  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关注民生  王安石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表现  民族资本主义  两税法  租庸调制  发展经济  第三次科技革命 
描述:加的考点、变化了的考点、经常考的考点、多年不考考点、外延扩大考点、外延缩小考
淮北矿业相山水泥公司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建筑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截至2007年底,淮北矿业相山水泥公司年产销优质水泥同比增加3.2万吨;外销熟料21万吨,同比增加9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此成绩标志着该公司不断做大企业规模,已经成为皖北地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水泥生产企业。 2007年,由于全国水泥产量增幅迅猛,价格大幅下降,加上各种原材料涨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