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用生命诠释的传奇:刘大年与日本医生佐藤猛夫的故事
作者:朱薇  来源:湘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佐藤猛夫  医生  日本  传奇  诠释  生命 
描述:刘大年,1915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一个农民家庭。作为三代单传的父亲的长子,他背负着全家的希望,从私塾到县城小学,到辍学,再到插班衡阳高中、长沙孔道中学,最后肄业于湖南国学专修学校。此时,中华民族在日寇的步步进逼下面临着
《资治通鉴》 中国第一部“管理经典
作者:王缨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管理者  王安石变法  经典  管理案例  中国企业家  二十四史  价值理念  司马迁 
描述: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最特别。虽然它不在二十四史之列,却比它们更值得中国企业家捧读。因为,它是中国史籍中唯一一部管理案例库,中国第一部管理经典。不难发现,无论编修《春秋》的孔子
惜得一缕香,散作满园春——高考作文与经典素材对接
作者:杨树亮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作文  经典  李清照  对接  杜甫  李白  链接  司马迁  佳作  王安石 
描述:综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会发现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虽然面对不同的高考试题,各地的考生却一同把目光投向历史上那些震撼我们、激励我们的"经典人物""经典素材"——李白、苏轼、项羽、屈原、司马迁
舞剧《牡丹亭》妙曼“登”沪“轻舞飞扬”诠释经典爱情
作者:暂无 来源:新乡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上海10月19日专电(记者 任沁沁 孙丽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一笔一画,当薄如轻纱的幕布再现这段缠绵千古的爱情经典时,上海大剧院掌声雷动。 18日晚的上海大剧院
主创人员诠释《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军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导应志琪——把昆曲经典改编成舞剧是一次挑战 《牡丹亭》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数百年来,经过戏曲、现代舞、芭蕾舞等艺术形式演绎,已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尤以昆曲版《牡丹亭》影响最大。把昆曲中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诠释  宋明理学  知识论诠释  实践论诠释 
描述: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诠释学的。
新编剧目呼唤经典唱段
作者:潘讯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节  剧目  传统经典  唱段  梅兰芳  中国戏曲艺术  新编  戏曲观众  牡丹亭  思考与启示 
描述: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全国17个剧种、三十余台大戏轮番上演,争奇斗艳,盛况空前。在喧闹退歇、曲终人散之后,戏剧节也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与启示。纵观本届戏剧节参演剧目,不计话剧,就戏曲而论,有传统经典
诠释学视角解读《牡丹亭》不同英译本
作者:杜丽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诠释哲学  诠释  理解的历史性  视角  视域融合  牡丹亭  效果历史  翻译研究 
描述:,及其对翻译研究的不容忽视的启示和意义,同时结合《牡丹亭》三个英译本,对其文化词语和典故的翻译特色和翻译风格,以及诗歌部分的翻译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目的在于利用诠释学视角研究说明由不同译者翻译会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读《于丹·游园惊梦》
作者:袁爱国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园林  游园  汤显祖  文化大餐  经典  艺术审美  名字  学术  杜丽娘 
描述:当于丹这个名字与游园惊梦的戏名联系在一起,我们不禁会私下揣度,学术超女这回借助汤显祖的这出经典剧作,又要为国人献上怎样的文化大餐?怀疑多于钦佩,一大半是因为于丹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浓烈商业气息影
经典戏曲《牡丹亭》:首次跳起民族舞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昆剧《牡丹亭》传唱数百年,盛名海内外。近日,这出经典戏曲名著首次被以民族舞蹈的形式搬上舞台——一台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历经一年,8易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