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经典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经典是最好的教材
作者:齐宏伟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  陀思妥耶夫斯基  雅斯贝尔斯  教材  人文主义  白鹿洞书院  教育理念  朱熹  比较文学  陆九渊 
描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熏陶成"律法之子",不管身处何方,血管中都流淌着经书的血液,使这个民族,哪怕历经近2000年的流亡漂泊,仍能凝聚成国。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浅评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青春”  昆曲  昆曲  经典  经典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浅评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青春"  昆曲  昆曲  经典  经典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走进文本 品读悟情:《黄鹤偻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者:黄永炎  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教学设计  文本  课时  设计说明  苏教版 
描述:设计说明:《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九册第25课),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的感情。
应是英国《经典儿童电视剧》小型张
作者:王智强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剧  儿童节  英国  邮票  经典  雷鸟  封面  发行  阿塞拜疆  光学透镜 
描述:的是科幻连续剧《雷鸟》,所含4枚邮票是英国首次采用光学透镜技术印制的具有动感的邮票。小型张上出现醒目的阿拉伯数字"5、4、3、2、1",其中"5"在边纸右上的"雷鸟5号"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作者:朱伟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  士大夫文人  士大夫文人  价值与意义  价值 
描述:《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
神奇赣鄱 铸就经典
作者:郭晶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激光  观众席  舞台效果  洪水  歌舞  牡丹亭  舞台表演  历史  声效  江西 
描述:这是一次豪华的文化盛宴,这是一次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当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缓缓而出的是一个雄伟的巨人,他,高举利斧,用力劈下,轰……一对娇媚的"人儿"从石中蹦出,那是"章"与"贡"啊,"他们"合流而成"赣",那雄伟的巨人就是传说中的"赣巨人"。他,为我们拉开
《登高》:视角转换的经典范例
作者:何伟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中学语文教材  《诗薮》  经典诗歌  胡应麟 
描述:;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抑郁之气,抒写了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羁旅愁思。 本文主要从视角转换角度谈一谈这首诗歌前四句的精妙之处。 前四句诗,运用了典型的视觉转换手法,诗人于一仰一俯、一近一远中,勾勒出一幅萧瑟秋江图。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十四字中,高、哀、清、白、急、回,“天高”、“沙白”、“猿啸”、“飞鸟”,不但形象鲜明,使人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 颔联两句写远眺之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上句写山景,下句写江景。山上江中,往复交织,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写意,其传神会意,让读者想象补充,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元日》文本细读与教学策略
作者:李卫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爆竹  春节  屠苏酒  引导学生  教学策略  古诗  感情朗读  桃符  元旦 
描述:""元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南北朝梁人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