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51)
期刊文章
(27)
会议论文
(3)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
才乡教育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
(49)
2013
(1)
2009
(2)
2008
(4)
2006
(3)
2005
(2)
2002
(1)
1999
(1)
1997
(4)
1989
(1)
按来源分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柳州师专学报
(1)
中国环境报
(1)
中国土地
(1)
经济学家茶座
(1)
21世纪经济报道
(1)
东江时报
(1)
时代法学
(1)
宜春学院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任务
利益团体
大企业
变法运动
内容
提升企业竞争力
质量管理
征地补偿费
第二高级中学
生活的本质
林毅夫
电力短缺
社会哲学
社会危害性
民主管理
王安石
关键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
原创
准确把握
戏剧翻译
学习方法
第100条
目的意义
合理性
国有企业
可能世界
办学理念
妇女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终极目的】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哲学应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
终极
关怀(关于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出路
作者:
陈晏清
石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哲学
终极
理想
返本开新
描述:
把握住中国社会的变化,使我们的哲学真正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寻找出具体的达于
终极
理想的过路,从而重新焕发其青春。
论报应、报应的制约与一般预防:兼论一般预防不应是刑罚
目的
作者:
韦临
流銮
来源:
法律适用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一般预防
刑罚
目的
预防犯罪
罪刑相应
刑法理论
公平与正义
特殊预防
思维定势
目的意义
罪刑关系
描述:
就在于将犯罪者所承受的刑罚描述为罪犯自身罪过与行为的反致,也就是将刑罚的发动在因果论意义上归罪犯自己。我国刑法理论“罪刑相应”的原则,实质上就是报应观念的直观昭示。“犯多大的罪,便判多重的刑,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罪犯不仅仅因其罪过与行为而承担刑罚,而巨因其罪过与行为的危害程度承担合理的刑罚。刑罚发动的程度,在因果论意义上也决定于罪犯自身。我们反对司法专横与擅断。而此专横与增断,恰恰就是在因果论意义上割裂、分离行为者的罪过和行为与刑罚发动及发动程度的前述关系,任意地发动刑罚和任意地决定其轻重。我国的刑法理论将罪刑相应原则描述为体现刑罚公正与合理的原则,承认并且强调刑罚的公正与合理取决于这一原则的落实,并由此而在刑法运行的整个过程积极追求这一原则的实现,其所指向的必然就是对报应的追求。报应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传...
哲学应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
终极
关怀——陈晏清教授访谈录
作者:
石楠
来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终极
关怀
现实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终极
理想
可能世界
社会哲学
终极
意义
现实世界
人类活动
清教
描述:
即将过去的世纪与正在来临的世纪进行后顾前瞻,进行一种可称之为世纪末的思考,以便在新的世纪行进得更好.陈先生,您是哲学界前辈学者中的“少壮派”,是走过了大半个20世纪之后,在新的世纪还要在学术、思想上继续前进的一位,因此,您对于哲学的世纪末思考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这里我想请您把你的思考公之于众,以飨我们的读者.
哲学应是植根於现实生活的
终极
关怀-关於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出路
作者:
陈晏清
石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哲学
终极
理想
返本开新
描述:
把握住中國社會的變化,使我們的哲學真正植根於現實生活之中,尋找出具體的達於終極理想的進路,從而重新煥發其青春。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