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489)
报纸
(630)
图书
(73)
学位论文
(44)
会议论文
(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65)
才乡教育
(248)
地方文献
(245)
文化溯源
(109)
非遗保护
(36)
地方风物
(31)
宗教集要
(15)
红色文化
(7)
按年份分组
2014
(291)
2013
(139)
2012
(154)
2009
(125)
2008
(121)
2006
(89)
2005
(63)
2004
(56)
2003
(52)
2002
(37)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
(155)
其它
(105)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4)
文化时空
(1)
中州古籍出版社
(1)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1)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
(1)
楚天主人
(1)
中学生读写(高中)
(1)
相关搜索词
戏曲形态
书评
塞万提斯
区域文化
国民党军
跨越式发展
《牡丹亭》
资源共享系统
北宋前期
领导小组
音乐史
读秀知识库
南洪北孔
北宋时期
人才辈出
周礼
后发展
临川
凌家滩
女性
古驿道
“三美”原则
名物词
南戏
大师
大司乐
夷夏之辨
动词
王安石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红土地上的文化情思──读《临川文化史》有感】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娴雅有
情思
:晏殊《浣溪沙》赏析
作者:
周立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赏析
情思
北宋前期
代表作家
逸闻趣事
五言律诗
描述:
是谁。随从告之此诗的作者是当地一地方官吏,名叫王琪,王琪遂被“召至同饭,又同步游池上”。游览过程中,晏殊曾经就找不到佳句以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事咨询王琪,王琪则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为答——王氏凭借这一答语意外找到了仕途的捷径(《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而晏殊对“似曾相识燕归来”似乎也相当满意,因为这一句后来写进了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曾巩《墨池记》鉴赏
作者:
王水照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道德修养
仁人
临川
书法成就
新城
书法家
学习
张芝
题外
描述:
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游褒禅山》赏
读
作者:
姜涛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华山
心得体会
游览
写作者
命名
王安石
花山
进取精神
写作技巧
描述:
《游褒禅山》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王安石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全文按照记叙和议论的层次,可分五段。
借得寒梅一缕香——古典诗词梅花意象的
文化
阐释
作者:
祝启新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梅花意象
审美取向
文化
阐释
王安石
节操
咏梅诗
陆游
表达
寄托
描述:
梅花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审美意象。以俊逸秀雅的风姿、悠悠袭人的异香、高洁凝重的节操受到文人骚客的反复吟咏。诗人借助客观之象,融主观之情,赋予梅花丰富的
文化
意蕴和多样的审美取向。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