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流水
-
作者:蒙高刚 来源:宝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山流水 完美结合 形与色 王安石 精华 橙黄 日月 峰顶 谷底 凝视
-
描述:看此石第一眼,便深深为它着迷,形与色的完美结合,共同构成了一副宏伟壮丽的《高山流水》图。奇峰高举,直入云霄,凝日月之精华,峥嵘崔嵬;古色十足的老红与金光璀璨的橙黄,随着立壁,自峰顶倾泻而下,直奔谷底
-
古人改笔笑录
-
作者:曾昭安 来源:时代青年(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客观事物 苏州 流传 秀才 作文 唐代诗人 修改 杏花村
-
描述:,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把诗句改得韵味全无,无怪乎黄庭坚讥笑他是“点金成铁”。 相传,古时苏州有个秀才,善诗工文。一天晚上,皓月当空,秀才触景生情,即兴作了一首咏月诗。适逢太守来访,秀才请他修改。当太守看到“一轮明月照苏州”一句时,便说:“偌大的月亮,如何只照苏州,不照别处?”于是便在“苏州”后面添上了“无锡等地”四个字,变成为“一轮明月照苏州无锡等地”。这位太守根本不知诗为何物,无知妄说,弄得秀才啼笑皆非。此事传出去,闻知者无不大笑。 苏轼写的《古史》,即对《史记》所作的修改,有不少是因为苟简而顾此失彼的败笔。例如《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写道:“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古史》却说:“母,韩女也,滑稽多智。”删去三字,语意不明。再如:“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
-
荟萃汉蓉文化精华展示三国黄鹤故事图文:1800年历史熊猫灯
-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谢玲 通讯员范赟 实习生胡玥)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成都熊猫灯会将首次亮相东湖。记者昨从东湖管委会获悉,“大美东湖灯映江城”第一届武汉成都国际熊猫灯会,将于3月30日举行,市民可在东湖最美的春光里,欣赏武汉、成都两市联手打造的灯会盛宴。
据悉,此次灯会荟萃了汉蓉两地的
-
鮀浦蓬洲古城:潮汕古民居之精华 本报记者 周晓云/文 通讯
-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书斋后院登高远眺的老宅屋顶。
相连而建的十三落古民居。
古渡口原址。
古屋檐上的精美木雕。
古书斋的圆形拱门。
坐在书斋里,凉风沁人,一扫夏日的闷热,抬头看到书斋主人、乡间画家黄老挂在墙上的《陋室铭》书法作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乐钧小说集《耳食录》研究
-
作者:赖思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乐钧《耳食录》 故事类型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
描述:分为六个部分:绪论:《耳食录》的学术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其研究版本、内容、方法,重点梳理了近代学者对乐钧及《耳食录》的评价。第一章:乐钧生平介绍,乐钧的生平可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本文从乐钧的诗集《青芝
-
党争视野下的《曾布日录》
-
作者:熊鸣琴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争 《曾布日录》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描述:向对《曾布日录》非常有利。
-
试论《邵氏闻见录》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张启容 来源: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邵氏闻见录》 王安石 形象
-
描述:景,只有这样才能对王安石有一个公允的评价。纵观历史,王安石是位有政治抱负的改革家,他的变法虽没有改变北宋日趋腐败的命运,但还是部分地实现了富国的目的。
-
“点子支书”刘绍录“点靓”新农村
-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绍录担任阆中市方山乡方山村村干部20多年、村支部书记10多年,凭着创新思维,凭着“金点子”,带领乡亲们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阆中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到去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
-
诗就是自己的一条河:欧阳昱与杨邪对谈录
-
作者:杨邪 欧阳昱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澳大利亚 翻译 八十年代 欧阳 英语 澳洲 中文 湖畔诗派 二十年
-
描述:斯沃斯(William Wordsworth),以及济慈、拜伦、骚塞等的影响,写了大量中文诗歌,也有少量英文诗和双语诗,同时大量投稿,给《飞天》应该是投得最多的,但基本百分之百遭到退稿,只在1983年5月前后才收到来信,说选用了一首,是我有史以来在中国发表的第一首《无题》,开头一句就是“我恨春天”,也是我1991年4月出国之前在国内发表的第一首和唯一一首诗歌。 杨:那么就是说,几乎从一开始,你的写作风格就是比较“剑走偏锋”的?要不然,那些诗歌的发表不会如此艰难。 欧阳:那是一个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年代。我学英语期间,又自学了法语和德语。我现在在墨尔本的家中翻旧稿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德语小说的译稿。大学四年,我写了一千多首中文诗,一部长篇,二十多个短篇,翻译了不少英文诗歌和短篇小说,以及毛姆的一个长篇,当时都没有发表,但是很好的操练。
-
《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
-
作者:刘庆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音鉴古录 审音鉴古录 缀白裘 缀白裘 舞台流变 舞台流变
-
描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