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01
(1)
1997
(1)
1993
(1)
按来源分组
中国语文
(1)
戏剧艺术
(1)
广州暨南大学
(1)
相关搜索词
阳声韵尾
剧本创作
入声现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粤方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珠江三角洲
粤方言
入声韵尾舒化过程中的几种类型及与阳声韵尾的
作者:
孙玉卿
来源:
广州暨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粤方言
粤方言
类型
类型
入声韵尾
入声韵尾
阳声韵尾
阳声韵尾
描述: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25个
粤方言
点入声韵尾舒化过程的考察, 我们把这一现象归纳为“两个阶段五种类型”, 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描写;同时还考察了入声韵尾与阳声韵尾之间的搭配关系,指出二者是一种
澳门的戏剧活动与作品
作者:
郑炜明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
戏剧活动
剧本创作
粤方言
话剧
戏剧演出
戏剧界
汤显祖
《红豆》
戏剧发展
描述:
一、《牡丹亭还魂记》与澳门 澳门与戏剧文学的关系,应自明朝的汤显祖起。汤显祖于1598年完成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在剧中就有提到澳门,例如第六出《怅眺》: (丑)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屿多宝寺 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又第二十一出《谒遇》:
宝安沙井话入声舒化现象 : 对
粤方言
入声现状的再探讨
作者:
陈晓锦
来源:
中国语文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言
粤语
入声现状
描述:
宝安沙井话入声舒化现象 : 对
粤方言
入声现状的再探讨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