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应是事物的矛盾运动
作者:林源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基本规律  研究对象  矛盾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思想  逻辑学 
描述:说得很清楚:“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又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当
经意象思维所得结论应是对未知事物科学性、客观性最强的认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经意象思维所得结论应是对未知事物科学性、客观性最强的认识。
晏殊《要》研究
作者:陈尚君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晏殊《要》研究
晏殊《要》研究
作者:唐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要》  晏殊  文献 
描述:要》历来传本稀少,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全面整理与研究。本文的绪论部分即对《要》的基本内容和文献价值作了总体的概括,并回顾了清代以来对于《要》的利用和研究情况
《本草纲目编》出版
作者:暂无 来源:医药导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科技出版社  辽宁  中医事业  内容丰富  祖国医学  医药学  刘衡如  总目 
描述:《本草纲目编》出版
晏殊《要》研究
作者:陳尚君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全唐文  钞本  北大本  十七年  天一阁  别集  宋本  宋人  文献 
描述:清代辑佚之学兴盛,学者进而整理类书,颇具成绩,一些大型类书皆迭经校勘,多次刊刻,渐成定本。即如《编珠》、《稽瑞》等小类书,了曾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但有一部宋前期编定、字数逾百万的大型类书,虽经奏进于四库馆,仅因错讹太多,难以校定,《四
连续报道的对象应是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事物:兼谈连续报道与系列
作者:顾晓冬  来源:新闻采编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 
描述:连续报道的对象应是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事物:兼谈连续报道与系列
从“王安石改诗”所想到的
作者:王江平  来源:中学政治课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实践  天文学家  意识  观察  宋朝  事物  家乡  作者  人脑 
描述:这件事发生在宋朝时期大文学家王安石身上。一天,王安石看到一首诗里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之句,心想:“明月”是不会叫的,“赞犬”又哪能躺到“花心”里去睡大觉呢?于是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很高明,殊不知这一改,却变成两码事了。因为原诗作者笔下“明月”是他家乡的一种小
“向变”也应是量变的基本形式之一
作者:王会军 任中夏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本形式  量变  哲学教材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  质变  结构形式  向量和  排列次序  数量 
描述:在目前通用的几本哲学教材中,一般都把量变的基本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数量的增减引起的事物质变;一是由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即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见肖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古诗语言学习札记——几种改变词语原义的修辞格
作者:王政白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格  词语  白居易  古诗  原义  借喻  修辞手法  白发  王安石  事物 
描述:的修辞格,在运用时,有关词语的本来意义,却由于修辞而改变了。如“田原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的原义是两种武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