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
历史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2010(1)
2007(2)
1995(1)
按来源分组
新课程学习(综合)(1)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1)
语文教学与研究(1)
文史知识(1)
相关搜索词
漫议窦娥鬼魂形象
作者:张慧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魂形象  窦娥  戏曲创作  封建礼教  审美价值  复仇  婚姻自由  汤显祖  社会生活  郑光祖 
描述:塑造鬼魂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一定社会的本质,这种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戏曲创作中,因而形成了各具风采的鬼魂形象之系列:有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争取婚姻自由的叛逆型鬼魂,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汤显祖的《还魂记》等;有《霍光鬼谏》中的霍光文死谏似的坚韧执着、心系朝廷的效忠型鬼魂;也有力伸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
作者:牛志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元杂剧  窦娥冤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封建礼教  女权思想  古代戏曲  牡丹亭 
描述:现得更为明显。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
作者:牛志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窦娥冤》  崔莺莺  杜丽娘  女性意识  男权社会  《西厢记》  《牡丹亭》  现代话剧 
描述:现得更为明显。[第一段]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的反抗精神
作者:刘倩  来源:新课程学习(综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反抗精神  窦娥冤  封建礼教  女性形象  民族矛盾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理想 
描述:中国女性的觉醒与反抗,这一历程是艰难的。从《窦娥冤》中的窦娥,到《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再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可清楚地看到这些女性在争取自主的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轨迹是光辉灿烂的,她们自我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