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6)
期刊文章(156)
学位论文(21)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1)
地方文献 (13)
地方风物 (10)
宗教集要 (8)
才乡教育 (3)
按年份分组
2014(79)
2013(32)
2009(21)
2007(13)
2005(10)
2001(5)
2000(10)
1995(10)
1994(2)
199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
科技潮(3)
东北科技(2)
世界科学(1)
大科技(百科新说)(1)
国外丝绸(1)
科技致富向导(1)
党的生活(青海)(1)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成人教育(1)
科技对法律的挑战:从张达君案说起
作者:杨晓磊 邵菲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技  法律  挑战 
描述:本文从张迭君案谈起,谈论了科技对法律的挑战等问题.
《大科技2009年度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技  版权保护  种族歧视  王安石  经济危机  希特勒  民主  世界大战  恐怖分子  分裂症 
描述:《大科技2009年度总目录
王益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彭吉增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益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王英和她的“阳光电脑科技公司”
作者:暂无 来源:葫芦岛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鑫 她是一位在商海中搏击的勇者,她的公司有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名字——阳光电脑。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她和她的团队创造了骄人的业绩,由一个普通的电脑服务部发展成为葫芦岛地区知名度很高的电脑科技企业
大城县科技养猪带头人——吴炳英
作者:暂无 来源:廊坊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通讯员邱艳华靳雅娟张欢迎 今年38岁的吴炳英是大城县臧屯乡梁贾村的养猪大户。提起吴炳英的名字,臧屯乡十里八村的养猪户没有不知道的,在梁贾村她更是家喻户晓的能人。十多年来, 吴炳英历经了科技养猪
春秋时期的玉文化——以《左传》、《国语》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张戌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周礼》  玉文化  人格化 
描述:强了实用性。二是人们对玉器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其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佩玉逐渐成为玉器使用的主流。 本文以《左传》、《国语》中所见的玉为考察对象,来透视春秋时期的玉文化发展情况。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两大问题。一是综述时贤对春秋时期玉文化的研究情况。学者们多数认为春秋时期是玉文化的高峰时期,但从前人成果可以看出,从文献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春秋时期玉文化研究还较为薄弱,点明本文试图从《左传》、《国语》这两部研究春秋史的主要文献来探析该时期玉文化的学术价值。二是从《周礼》来说明两周时期玉文化的概况,目的在于阐明春秋时期玉文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周礼》中可见玉的种类繁多,并对玉的使用做了理论上的规定,充分展示了春秋玉文化发生发展中的周代礼乐文明之礼制规定蕴含。 第二章介绍了《左传》、《国语》这两部文献中所见玉的种类。前人所描述的玉的种类在这两部文献中多数已出现,主要有璧、圭、璋、璜、环、玦等达15种之多。 第三章是对《左传》、《国语》中出现的各种类玉的功用进行考察。其功用涉及面较广,但归根结底还是在原有的玉文化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春秋时期玉的人格化确立,成为玉文化发展史中的独特阶段,同时以物质玉与思想的互动为视角来探析春秋时期精神世界的时代特点。
汉代屏风:华丽悦目的视觉中心
作者:苏芸  来源: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屏风  汉代  中国古代  装饰手法  营造法式  视觉中心  周礼  郑玄注  注疏  出土 
描述:屏风在中国古代室内陈设中,一般居于主要位置,它的装饰风格以及装饰主题十分明确地展现了当时的人文环境、审美情趣等。
黄宗羲与吴澄:以道统论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吴海兰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宗羲  黄宗羲  吴澄  吴澄  道统论  道统论 
描述:黄宗羲批判吴澄生宋仕元,并由此否定其自封为道统继承人。不过,黄宗羲对道统传承模式的认识,明显受到吴澄的影响,但其改动了吴澄道统图中的人物谱系,特别是宋明时期,增加了陆九渊、王阳明与刘蕺山,其本人也以贞下之元的道统继承人自期并自许。
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考察中心
作者:陈一弘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威仪  周礼  性恶 
描述:现「和」的感受甚为讲究,盖其以为外物可直接影响个体之心智、言行。而荀子的「治气养心」说,当即该说的再现。第三,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多践礼的案例可知:心理、情感的失和,於时人乃至孔门高足均层出不穷,则荀子之性恶论,倘能置诸此「失和危机」予以考量,自有一番意义。第四,威仪观对人类智慧、感知局限的认识,启发荀子天人有分之说,然亦同时宣告荀子与周礼间,将由此萌生断裂。
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为考察中心
作者:暂无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威仪  周礼  性恶  Xunzi  荀子  Confucian  weiyi  威仪  Zhou  Li  周礼  human  nature 
描述: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为考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