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6)
报纸(94)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2)
地方风物 (4)
地方文献 (3)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19)
2011(15)
2010(11)
2008(11)
2007(7)
2006(9)
2005(4)
2002(3)
1997(5)
1988(2)
按来源分组
考试(高考 语文版)(2)
前线(1)
金秋(1)
青年博览(1)
中学生读写(初中)(1)
科学生活(1)
考试(高考语文)(1)
中学生天地(C版)(1)
北京观察(1)
易误解的五大文史常识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伯劳  常识  周礼  燕子  公室  分飞  明朝  真正意义  药材  比喻 
描述: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