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60)
报纸(287)
图书(29)
学位论文(28)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54)
地方文献 (117)
文化溯源 (94)
非遗保护 (25)
宗教集要 (12)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5)
2012(77)
2010(54)
2008(54)
2003(16)
1998(23)
1997(16)
1990(9)
1989(13)
1988(4)
按来源分组
文献(7)
东南文化(5)
中华戏曲(2)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兰台世界(2)
收藏(拍卖)(2)
时代文学(2)
中国京剧(1)
晋图学刊(1)
江西图书馆学刊(1)
胡应麟的二酉山房及藏书
作者:赵美娣 刘红梅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藏书  著名学者  古迹  治学 
描述: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的藏书之所,其位置位于今浙江兰溪的胡家巷,西起和平路中段,东至人民北路一带。据清光绪《兰溪县志》卷八古迹记载:此房旁有古树六,高接云汉,俯蔽池塘,夏日浓阴绿缛,暑气不侵
今朝嘉话更蒐拾,再续藏书纪事诗——读《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
作者:曹旅宁  来源:书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述论  序跋  古籍  藏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纪事  西安碑林 
描述:2007年10月在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业师黄永年先生哲嗣寿成师兄赠我中华书局新版《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会后又承寿成师兄美意,得以观赏黄先生藏书的若干种神品,可谓眼福不浅。为此,特
文化的梅岭
作者:徐怀谦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  古驿道  苏东坡  文天祥  戚继光  汤显祖 
描述: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与周代玉文化
作者:李润桃  来源: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玉器  名物词  文化 
描述:《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主要包括玉器名称、玉器不同部位和文饰名称以及饰玉器物名称等三大类。这些名物词与周代的典章制度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了周代高超的琢玉工艺和等级森严的用玉制度,而且折射出周代玉文化由审美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司乐  师保  《周礼》  文化 
描述:《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乐通掌国学之政是有历史根据的,行使《周礼》大司乐职能的是师保之官。师保之官与乐礼、乐教、乐官有不解之渊源。师保制度的形成、确立与以礼乐制度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宗法制国家的起源是一致的。
四夷乐官与夷夏之辨——《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夷”乐官  夷夏之辨  中国  文化 
描述:周代宫廷设立四夷乐官与夷夏观念有关。夷夏本非族称,其称谓源于古老的贡纳制度。夷夏之辨只是以斗极崇拜为根据的传统中国观念或天下观念的反映,它喻示了礼乐因袭的传统及中国文化多元熔铸的基本模式。
槐与槐文化
作者:刘晓丽 冯广平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槐树  三公  神农本草经  文化  国槐  周礼  周代  生长  金药  记载 
描述:关于槐(Sophora japon-ica)的最早记载见于周代,《周礼·秋官》有云:面三槐,三公位焉。《神农本草经》始称槐树。因生长地不同,槐树亦被称作细叶槐(江西)、白槐(广东潮州)、豆槐(湖南)、国槐(北京)、金药树(福建)等。槐树的拉丁种名最早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67年确定。与槐是
闽人文 再现八闽才俊 传承深远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教育:中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  文化  传承  天文学  医药学  苏颂  王安石  进士 
描述:学和天文学的成就更为突出。
校园文化建设应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校园文化的育人
作者:赵景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  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 
描述: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培养四有人才的摇篮。
《五石斋文史札记》(二十八)
作者:邓之诚 邓瑞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石斋文史札记》  《周礼》  《晋书》  张佩纶  朱学勤  轶事  藏书  集部 
描述:汉会要》为甲观。其论事有识,论学不外行,而嫌有伧气。诗学山谷,极槎枒生挺之致。而初娶于朱,次娶于李,皆才媛也,艳福不浅。李为文忠幼女,兼擅书法。文忠诸子皆不学,而有女如此为不可解九月二十三日星五八月初二日阴晴相间修绠(堂)未送《翁山文外》来,盖妄言也。孙铮来。阅《援鹑堂笔记》,可以不存而存者甚多。方东树语尤无谓,至不识伍袁萃为何人,其腹笥可想。九月二十四日星六八月初三日晴阅吴5《西斋集》十四卷,七百七十八首,《删稿》二卷,三百十八首。近岁甲戌盐山刘氏得太仓陆宝忠旧藏《西斋》手稿,以之入梓。《删稿》则西斋自删,今复存之者也。《西斋集》十卷,有陈廷敬序,谓西斋季弟少融辑,其遗诗至乾隆辛卯。西斋少子霦(字献可)始刻之,有沈大成序,谓西斋乙丑拔贡,与何屺瞻、刘大山、王云衢同选,丁卯举京兆,戊辰成进士,从东海司寇编《皇舆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