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书院与私人讲学的传统
-
作者:李弘祺 邓洪波 潘建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麓书院 朱熹 新儒学 白鹿洞书院 讲学 陆象山 教育制度 佛教寺院 私人 禅宗
-
描述: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开端,但是,书院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制度。
-
关于私人藏书家的分类
-
作者:程焕文 来源:宁夏图书馆通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私人藏书 藏书家 我国古代 藏书活动 学术研究 胡应麟 洪亮吉 叶德辉 分类学 校勘
-
描述: 在我国古代的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和书院藏书这四大类型的藏书中,私人藏书一直占有极其显赫的地位。私人藏书自春秋战国时产生直到清末,从藏书的收集、整理到利用、开放,对整个中国古代藏书的发展都
-
《通鉴》编修与史馆制度
-
作者:张新民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史馆制度 资治通鉴 范祖禹 刘知几 编修 我国古代 修史 王安石 中国史学史
-
描述: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编年史钜制,自问世以来,为历代学人所称誉,推许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的编撰,主要是司马光个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前人论及此书,都视为私撰,忽略了史馆制度给司马光提供的便利。全毓黻先生著《中国史学史》,已约略看
-
试论古代学人对史家修史致祸现象的认识
-
作者:王嘉川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史致祸 刘知幾 韩愈 胡应麟 章学诚
-
描述:中国古代关于史家修史致祸现象的探讨十分丰富.孔子首先从实践上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最早反应,刘勰对史家的历史命运问题提出了一般性的理论认识,刘知幾、韩愈则明确表述了史家因修史而致祸的历史命运的必然性
-
公共资源不应是私人探险的后勤部 街谈巷议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安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公共资源不应是私人探险的后勤部 街谈巷议
-
胡应麟与朱彝尊:[私人藏书]
-
作者:陈少川 来源: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私人藏书 清代 中国
-
描述:胡应麟与朱彝尊:[私人藏书]
-
微博应是一个私人场所
-
作者:蒋瞰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业身份 记者 场所 传统媒体 属性 私人空间 内容 平台 个体行为 发布
-
描述:辑把关流程,缺少专业的"守门人"。记者开微博,发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工作的内容当然没什么要紧,但如果是将现实中的职业身份同时转移到了微博上,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很多时候也许自己还没意识到,笔杆子就打到人了。
-
王安石江宁讲学考述
-
作者:刘成国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讲学 考述 江宁 《宋元学案》 宋代儒学 不绝如缕 社会精英 文化培养 学术界 多样性 私人 朱熹 宋学 义理
-
描述:焉不详。因此本文不惮烦琐,略加考述。
-
韩熙载夜宴、牡丹亭、重屏会棋,三间VIP私人会所的名称。历
-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玖 朝
设计师叶锦添、学者于丹、词人方文山、科宝博洛尼董事长蔡明,在这四人齐聚蔡明亲自设计的中式顶级会所九朝会时,他们各自不同的头衔被统一为:文化人士。12月7日,借“叶锦添·九朝会”品牌发布之际,四人与数十位华语界文化精英共同参加“现代语境下的古典情怀和生活方式”高峰论坛。九朝会,俨然成为当
-
市博物馆私人捐赠文物越来越多 市民王益明昨捐赠7件文物
-
作者:暂无 来源:金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消息(记者王龙玉)昨天下午,市民王益明向市博物馆捐赠了私人收藏的7件文物。“因为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而目前我市博物馆的馆藏与其他城市相比偏少,我把自己的收藏捐出来,是为了让更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