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5)
报纸(79)
图书(53)
学位论文(29)
图片(3)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5)
宗教集要 (51)
地方文献 (38)
地方风物 (14)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84)
2011(45)
2010(41)
2009(39)
2007(28)
2006(24)
2005(18)
2003(20)
1996(14)
199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65)
佛教文化(4)
书城杂志(3)
中国宗教(2)
人民教育(1)
华夏文化(1)
少年文艺(南京版)(1)
西湖(1)
世界宗教学刊(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作者:曹媛媛  来源:西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宝穗  昆班  老板  道台  金银珠  牡丹亭  眼睛  戏台  蚕砂  开口 
描述:长长的水袖遮住面庞,遮不住双目里潋滟的波光。娥这一转身一回眸,直博得了个满堂喝彩。姊姊婵在台下看着,心想:这小妮子疯了不成。昆班二班主却喜上了眉梢。
黄鹤□ 刘铭
作者:暂无 来源:武进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趁到重庆办事,途经武汉,我和同事佩玉商定,再忙也得抽空到黄鹤楼走走,一睹千载名楼的英姿丰采。晚暮时分,我们雇一条小船,从粤汉码头出发,逆江而上。武昌桥头,如烟似缕的薄雾中一座重檐飞瓦的彩楼隐隐露出深色牌坊和园林轩廓,缥缈如太虚幻境,这就是声名远扬的黄鹤楼。 我对佩玉提及,我虽未上过黄鹤楼,但对这座
王安石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民族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庆历二年(1042年),21岁的王安石中进士,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领三司条例使,实行变法。由于旧党的反对,不法分子作乱,加上新法不够完善,自己又不能兼听,结果王安石变法失败,二次被罢相。熙宁九年(107
王安石与佛
作者:徐文明  来源:雨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出入自在中国的士大夫一向有两条道路,一是入仕为官,一是退隐田园,因而也就有两种心理准备或者说是两种心态,孔子便强调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仕则仕,当隐则隐。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默照:静坐守寂
作者:华方田  来源:三联竞争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默照  正觉  自我观照  曹洞宗  文字语言  文字  解脱  语言文字  禅僧  般若 
描述:文字虽然为参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随着它的盛行,其流弊也日益凸显.部分禅僧以记颂公案、评唱为能事,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全然忘记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求得身心解脱,而非一味追求文字语言的完美.面对
句诗》
作者:暂无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重新组合  北宋  桃溪  晚年  采用  唐代  杜甫  阳宅  韩愈 
描述:句诗是采用前人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并表现出另一个新的意境。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喜用此体。如他的《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
年谱
作者:罗鹭  来源:凤凰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272  1272  1348  1348  年谱  年谱 
描述:年谱
题画诗
作者:邓锡斌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画诗  题画诗  图景再现  图景再现  托画抒怀  托画抒怀  品赏技法  品赏技法 
描述:题画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也是有元一代之冠冕,对元代题画诗的兴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图景再现、托画抒怀、品赏技法、追思前人等四方面对虞题画诗的技巧及特色作深入的探讨.
我的“牡丹亭”我描绘 响应读书主题活动“书立方”,读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晶报讯(记者 彭子媚)《牡丹亭》续写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截至昨日晶报已收到征文百余篇。征文作者中既有大学生,也有退休国企职工,不同年龄段和职业岗位的他们,在征文里描绘了各自心中意犹未尽的那座“牡丹亭”。 续写经典祖孙齐上阵 “虽然古典文学著作很多,但我独爱《牡丹亭》。”征文作者毕
逼学生沉默与喊“我爸是李刚”何异 漫画漫说 □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闻背景】发生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的“官二代”酒驾致人死伤案的后续处理遇到了难题:目击者集体沉默,学生称怕受到学校的处分。(今日本报B08版) 尽管“李刚门”已过去数日,尽管肇事者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刑事拘留,尽管当地警方表示“严格依法惩处”,但是仍无法消除滚滚而来的愤怒,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官